【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建设工程项目的文明施工
、
绿色施工以及标准化施工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项目开工前首先是道路先行,然后就是布置施工现场
。
不论是施工道路还是施工现场布置都离不开场地硬化,场地硬化最常规的做法就是现浇混凝土
。
[0003]然而,现浇混凝土后,需要等待混凝土达到养护龄期满足强度要求方能使用,从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且道路使用以后,还需要进行拆除,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造成资源浪费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技术中所产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
。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对路面进行基础开挖;
S2
:铺设灰土,以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对路面进行基础开挖;
S2
:铺设灰土,以形成灰土层
(1)
;
S3
:拼装边框
(11)
;
S4
:在边框
(11)
内拼装钢筋网架
(12)
,并内嵌吊环
(13)
;
S5
:将边框
(11)
置于灰土层
(1)
的上方;
S6
: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养护;
S7
:转场再利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
的具体步骤为:
S2.1
:灰土层
(1)
铺设,并进行找平;
S2.2
:将塑料膜
(14)
铺设在灰土层
(1)
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1
中利用找平机构对灰土层
(1)
进行找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机构包括:驱动组件
(3)、
移动组件
(2)
和找平组件
(4)
,所述移动组件
(2)
包括:横架杆
(21)、
固定杆
(22)、
转轴
(23)、
移动轮
(24)、
辅助轮
(25)
和推扫板
(26)
,所述固定杆
(22)
固定于所述横架杆
(21)
的两端,所述固定杆
(22)
上开设有容置槽
(221)
,所述移动轮
(24)
通过所述转轴
(23)
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置槽
(221)
内,所述辅助轮
(25)
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杆
(22)
上,所述推扫板
(26)
固定于所述固定杆
(22)
上,所述驱动组件
(3)
设置于所述横架杆
(21)
与所述转轴
(23)
之间,所述找平组件
(4)
设置于所述横架杆
(21)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
(3)
包括:转动杆
(31)、
第一链轮
(32)、
第二链轮
(33)、
链条
(34)
和第一电机
(35)
,所述横架杆
(21)
的底部开设有安置槽
(211)
,所述转动杆
(31)
转动安装于所述安置槽
(211)
内,所述第一电机
(35)
固定于所述横架杆
(21)
上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
(31)
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链轮
(32)
同轴套设于所述转动杆
(31)
上,所述第二链轮
(33)
同轴套设于所述转轴
(23)
上,所述链条
(34)
啮合于所述第一链轮
(32)
与所述第二链轮
(33)
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组件
(4)
包括:多个找平杆
(41)
和连接绳
(42)
,所述连接绳
(42)
的一端与所述找平杆
(41)
固定
、
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置槽
(211)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块化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机构还包括:清理组件
(6)
和控制组件
(5)
,所述控制组件
(5)
包括:第一杆
(51)、
第二杆
(52)、
主动齿轮
(53)、
从动齿轮
(54)、
驱动杆
(55)
和第二电机
(56)
,所述驱动杆
(55)、
所述第一杆
(51)
和所述第二杆
(52)
均转动安装于所述安置槽
(211)
内,所述第二电机
(56)
固定于所述横架杆
(21)
上且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
(55)
同轴固定,所述主动齿轮
(53)
同轴套设于所述驱动杆
(55)
上,所述从动齿轮
(54)
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杆
(51)
和所述第二杆
(52)
上,且所述主动齿轮
(53)
与所述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