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00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和多行像素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的一输出端与对应行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逐级向对应行的像素驱动电路传输扫频信号;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耦合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发光二极管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Micro

LED)
凭借色域广

响应速度快

亮度高

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显示领域

[0003]目前,
Micro

LED
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通常采用数字驱动的方式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

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容易出现画面闪烁现象,降低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以实现像素驱动电路的逐行扫描,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现象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和多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一输出端与对应行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逐级向对应行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传输扫频信号;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耦合模块

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发光模块连接于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之间,所述耦合模块连接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之间,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电压和所述扫频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时间;其中所述扫频信号为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为与所述扫频信号相关联的阶梯电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每一输出端与一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对应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发光阶段将所述扫频信号逐行传输至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
n
级信号传输模块,上一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下一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扫频信号;每一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一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其中,
n
为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行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奇数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时钟信号线连接,偶数级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上传输的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线上传输的第二时钟信号为互补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开关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存储单元连接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电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数据写入单元

第一驱动单元

初始化单元

发光控制单元,所述发光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所述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所述数据电压写入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初始化单元用于在初始化阶段将初始化电压传输至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二端和控制端之间,所述数据写入单元连接于数据线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端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包括耦合电容,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单元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补偿单元包括补偿晶体管,所述初始化单元包括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发光
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与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发光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李云泽万宝红廖小刚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