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51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电机,它包括定子、转子、后绝缘支架和电路板,所述定子由定子叉和极片组成,极片中间设有通孔,周边延伸有极靴,在极靴处设有呈放射状的电极,所述极靴有个较大的拱形边缘,在拱形边缘设有成形的凹进部,该凹进部内径比极靴边缘的内径稍大,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电机的壳体,它包括外壳,该外壳是由一个壳体、与壳体相配合的端盖和电源线组成,在壳体上设有一槽口,所述电源线与壳体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壳体槽口相适应的底座,在底座与槽口相配合的周边开有导槽,所述电源线、壳体之间通过导槽、槽口边缘插接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和有效解决了塑料外壳与电源线固定不牢固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尤其是一种电子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电机,由于定子在通电时产生很大的涡流,使定子发热,引起较大的涡 流损耗。为减少涡流损耗采用薄片叠加成,这些薄片表面涂有薄层绝缘漆或绝缘的氧化物。 磁通穿过薄片的狭窄截面时,涡流被限制在沿各片中的一些狭小回路流过,这些回路中的 净电动势较小,回路的长度较大,再由于这种薄片材料的电阻率大,这样就可以显著地减小 涡流损耗;但是这种定子的涡流还很大,涡流热损耗大,影响电机的效率。现有电子电机多 是采用金属外壳,电源线穿过金属外壳的连接孔,然后通过环形螺母使其固定在外壳里面, 但是这种金属外壳成本高和装配的复杂性,人们采用塑料外壳来代替传统的金属外壳,然 而,由于塑料容易变形,因此它不可能牢牢地固定电源线,也不可能确保密封的程度能满足 电机的用途要求,譬如对制冷装置而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电机效率的电子电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线与塑料外壳固定牢固的电子电机的壳 体。为实现前一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电机包括外壳、带有绕 线的定子、带有联轴器的转子、后绝缘支架和安装在后绝缘支架上的电路板,所述定子由定 子叉和极片组成,极片中间设有通孔,周边延伸有极靴,在极靴处设有呈放射状的电极,所 述定子叉里边设有与极片电极适应的槽,所述定子叉、极片通过槽、电极插接一起,所述极 靴有个较大的拱形边缘,在拱形边缘设有成形的凹进部,该凹进部内径比极靴边缘的内径 稍大。所述后绝缘支架包括机体和机体一端的后凸缘,后凸缘里面设有轴衬,在机体上 设有向外横向凸出的条形接片,该条形接片与极片的电极相连,在条形接片的末端设有隔 板,在隔板上包括能与电路板衔接的勾或舌片。所述定子的前面设有前绝缘支架,该前绝缘支架包括机体,在机体上设有向外横 向凸出的条形接片,其与极片的电极相连,定子被固定在前绝缘支架和后绝缘支架之间。所述一些极靴能通过连接纽带相互连接,另外一些极靴通过隔离槽互相分离。所述联轴器的前部分被放置在前机壳上的轴承上,从前机壳伸出的前端设有凸 缘,该凸缘可与其他装置连接。为了实现本技术的后一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电机 的壳体包括外壳,该外壳是由一个壳体、与壳体相配合的端盖和电源线组成,在壳体上设有 一槽口,所述电源线与壳体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壳体槽口相适应的底座,在底座与槽口相 配合的周边开有导槽,所述电源线、壳体之间通过导槽、槽口边缘插接一起。 所述槽口的轮廓为U字形。所述槽口底部的外面设有半圆凸起,该半圆凸起与电源密封套底座的底部相适应。所述端盖的外围边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壁,该侧壁的底部开有与电源线密封套相适 应的凹槽。所述端盖下面设有向下凸起的支脚,在支脚的末端还套有橡皮端头,其用来紧靠 外壳机体内的定子。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在极片的极靴上有个较大的拱形边缘,并在拱 形边缘设置凹进部,该凹进部内径比极靴边缘的内径稍大,这个凹进部能在空气隙里产生 一种磁阻变化,可改变电机的启动状态,从而提高电机的效率。因此,一旦进入电机的气流 被中断,转子就会在磁阻最小的位置的空气隙里面停下来,由于极片的薄板设计结构独特, 就在极靴里的凹进部,转子在磁阻最小的位置停下,这就是电机启动时最好的位置,这样就 解决了电机启动时转子位置变化不定这一问题。通过壳体上设有一槽口,所述电源线与壳 体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壳体槽口相适应的底座,在底座与槽口相配合的周边开有导槽,所 述电源线、壳体之间通过导槽、槽口边缘插接一起,并且在槽口底部外面设有半圆凸起和端 盖侧壁的底部开有与电源线密封套相适应的凹槽,因此,通过半圆凸起和凹槽将电源线的 密封套压紧固定,槽口的边缘被导槽卡死,电源线可牢牢地固定在壳体内,解决了电源线采 用环形螺母固定不牢固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转子、定子分解图;图3本技术极片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后绝缘支架结构图一;图5为本技术后绝缘支架结构图二 ;图6为图4A-A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前绝缘支架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外壳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图一;图10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图二 ;图11为本技术端盖结构图;图12为本技术外壳分解图;图13为本技术电源线结构图一;图14为本技术电源线结构图二 ;图15为本技术外壳部分剖面图。图中:11后半壳,12前半壳,13固定杆,14、18轴向孔,17凸缘,20定子,21、42通 孔,22定子叉,23极片,24凸出零件,25凹进零件,26电极,27槽,28极靴,29纽带,29,隔离 槽,30转子,31联轴器,32前端,33后端,40前绝缘支架,41、51机体,44、54隔板,46、56条形接片,50后绝缘支架,52后凸缘,53勾或舌片,58轴衬,59导向槽,159插脚,60绕线,70电 路板,73孔,80电子,120拱形边缘,121凹进部,159插脚,1外壳,4壳体,5端盖,6螺丝钉, 7,90电源线,8密封套,9内表面,1010形圈,102支脚,103橡皮端头,201槽口,202自由边, 203外围边,204半圆凸起,205半圆槽,206机脊,300侧壁,302凹槽,401导槽,402,403边缘。具体实施方式图1、2、3、4、5、6所示,本技术的电子电机,它包括前半壳12、后半壳11、带有 绕线60的定子20、带有联轴器31的转子30、后绝缘支架50、安装在后绝缘支架50上的电 路板70和电源线90,所述定子20由定子叉22和极片23组成,极片23中间设有通孔21, 周边延伸有极靴28,在极靴28处设有呈放射状的电极26,定子叉22里边设有与极片电极 26相适应的槽27,所述定子叉22、极片23通过槽27、电极26插接一起,所述极靴28有个 较大的拱形边缘120,在拱形边缘120设有凹进部121,该凹进部121内径比极靴28边缘的 内径稍大。上述凹部121的大小由30°角的圆弧形所决定。外壳的后半壳11在纵向上比前半壳12长,通过固定杆13安装这两个半壳11和 12,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柱形空间来放置马达,在前半壳12上有个供联轴器31退出的轴向孔 14。定子叉22由很多圆形的薄板一个堆着一个组成,它们被凸出零件24挤到一起,定 子叉22在圆柱外表面有个外部槽123用以放置在后半壳11内的凸部。这样的话,定子20 就是轴向放置在外壳里面用以配合电机整体的需要。极片23由一组薄板一个堆着一个地 组成,它们被凹进零件25挤到一起。每个薄板由许多电极26组成,它们从各自的弧圆形的极靴28处起向外呈放射状, 中间为通孔21,接着就形成了个空气隙来连接转子30。每个电极26的末端有个轮廓用以 和定子叉22的薄板的槽27配合,这样极片23就能固定在定子叉22里了。组成极片23的 薄板被纽带29连在第一个薄板和最后一个薄板的极靴28的末端。反而,第二个薄板的隔 离槽29’隔离了极靴28的末端。图2显示了极片23里的薄板,空气隙的通孔21是由一个合适的轮廓而定的,极靴 28有拱形末端120,用来连接纽带29,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电机,它包括前半壳(12)、后半壳(11)、带有绕线(60)的定子(20)、带有联轴器(31)的转子(30)、后绝缘支架(50)和安装在后绝缘支架(50)上的电路板(7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0)由定子叉(22)和极片(23)组成,极片(23)中间设有通孔(21),周边延伸有极靴(28),在极靴(28)处设有呈放射状的电极(26),所述定子叉(22)里边设有与极片电极(26)相适应的槽(27),所述定子叉(22)、极片(23)通过槽(27)、电极(26)插接一起,所述极靴(28)有个较大的拱形边缘(120),在拱形边缘(120)设有凹进部(121),该凹进部(121)内径比极靴(28)边缘的内径稍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恩佐科伦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艾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艾尔科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