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374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配方,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聚乳酸纤维40%-60%,天然纤维40%-6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将原材料均匀混合,投入开松机内开松处理,之后梳理成形,再送入铺网机中交叉铺网,再送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成毡。将纤维毡浸入处理浆液中,浸润好的卷材经热风干燥后裁剪成要求大小,放入模具中加热固化定型,脱模后可成型为复合板。复合板再经过平板加热软化处理后,覆上一层面饰经产品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或直接将剪裁好的纤维毡经平板加热软化处理,覆上面饰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并且加工工艺简单、能源损耗小、环保性能突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件制造领域,公开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发展可降解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 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世界各国对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汽车内 饰件产品多采用化学合成材料(如pp、PU及玻纤等),这种材料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能源 消耗大,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后的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 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国民经济和工 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无毒、无污染,并且 加工工艺简单、能源损耗小、环保性能突出的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 配方,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聚乳酸纤维40% -60%,天然纤维40% -6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配方,由以下重 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聚乳酸纤维40 %,天然纤维60 %。所述天然纤维选自黄麻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黄麻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 和洋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将长度为7-15cm的天然纤维和8-12cm聚乳酸纤维均勻混合;(2)将混合好的纤维投入开松机内开松混合20-40s,然后送入棉箱;(3)将棉箱中储存的开松混合过的纤维输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4)将梳理后的纤维送入铺网机中交叉铺网;(5)将铺好的网折叠后送入预针刺机中进行预针刺成毡;(6)将预针刺好的毡继续送入主针刺机中进行主针刺,达到预定克重后加热预压 成卷材,加热温度100-200°C,时间75s-150s,即制得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毡;(7)将成卷的复合毡浸入配制好的处理浆液中,然后取出热风干燥,浆液中含有阻 燃剂、抗菌剂、抗氧剂、抗紫外剂、增粘剂、表面活性剂、凝胶剂;(8)将热风干燥后的卷材裁剪成要求大小后,放入模具中加热固化定型,加热温度 180-220°C,时间60-80S,脱模后即可制得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板;(9)将复合材料板经过平板加热软化处理,加热温度为170-220°C,加热时间为 70-110秒,并覆上一层面饰后经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所述阻燃剂、抗菌剂、抗氧剂、抗紫外剂、增粘剂、表面活性剂与凝胶剂的重量比为2.5-3.5 0. 2 0. 1 0. 1 2 0. 1 0. 5 ;所述阻燃剂选自聚磷酸铵、硫酸铵和四硼 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抗菌剂选2、4、4_三氯-2’ -羟基-二苯醚,3-( 二甲氧 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聚氧化亚烃基三烷基铵盐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所述抗氧剂选自四{ β - (3,5- 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3,5- 二特丁 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酯、β _(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环己酯和硫代二丙 酸二月桂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抗紫外剂选自双(2,2,6,6_四甲基呱啶基)癸二酸 酯或胺基]_均三嗪-2-4- 二] 己甲叉]的聚合体中的一种;所述 增粘剂选自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 酯或聚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本磺酸盐,脂肪酸硫酸 酯,琥珀酸酯磺酸钠或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中的一种;所述凝胶剂选自六次甲基四铵 或十二水硫酸铝钾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 下的步骤(1)将长度为7-15cm的天然纤维和8-12cm聚乳酸纤维均勻混合;(2)将混合好的纤维投入开松机内开松混合20-40s,然后送入棉箱;(3)将棉箱中储存的开松混合过的纤维输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4)将梳理后的纤维送入铺网机中交叉铺网;(5)将铺好的网折叠后送入预针刺机中进行预针刺成毡;(6)将预针刺好的毡继续送入主针刺机中进行主针刺,达到预定克重后加热预压 成卷材,加热温度100-200°C,时间75s-150s,即制得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毡;(7)对复合毡按照尺寸要求大小进行切片处理,再经过平板加热软化处理,加热温 度为170-220°C,加热时间为70-110秒,并覆上一层面饰后经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按照上述方法生产的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纤维来制造汽车内饰件,这种材料 属再生资源,无毒、无污染,能源损耗小,环保性能突出。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可以实现 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和节能环保功能,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简单独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所生 产产品具有重量轻、表面光洁、含水率低、耐高低温、耐冲击性、耐折皱、刚韧性强、吸音隔热 性好,不变形、不变色等特点,破碎后也不会产生锐角断面,比较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车 顶饰、门饰板、行李箱侧围板、衣帽架等零部件。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种工艺虽然比第二种工艺复杂,但制成的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板材 在抗菌、阻燃、防潮、强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更广,更适用于高档汽车。而第二种 工艺虽然缩短了流程,节约了成本,但制得的复合板材性能较第一种工艺有明显的差距,只 能用于一般低档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将原材料长度为7-15cm的天然纤维短纤维和长度为8-12cm的PLA短纤均勻混合,投入开松机内开松处理,之后送入棉箱,将棉箱中储存的开松机开松混合过的纤 维通过气流输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成形,再送入铺网机中交叉铺网,将铺好的网按要求叠 好后送入预针刺机中进行预针刺成毡,将预针刺好的毡继续送入主针刺机中进行主针刺, 达到预定克重后在100-200°C之间加热预压成卷材,即可成型为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 毡。将成卷的复合毡连续浸入事先配制好的处理浆液中,浸润好的卷材经热风干燥后裁剪 成要求大小,放入指定模具中加热固化定型,脱模后可成型为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板。 复合板材经过平板加热软化处理后(加热温度为170-220°C,加热时间为70-110秒),覆上 一层面饰后经产品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参见图2,将原材料长度为7-15cm的天然纤维短纤维和长度为IOcm左右的PLA短 纤均勻混合,投入开松机内开松处理,之后送入棉箱,将棉箱中储存的开松机开松混合过的 纤维通过气流输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再送入铺网机中交叉铺网,将铺好的网按要求叠好 后送入预针刺机中进行预针刺成毡,将预针刺好的毡继续送入主针刺机中进行主针刺,达 到预定克重后在100-200°C之间加热预压成卷材,即可成型为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毡。 对复合毡按照尺寸大小的要求进行切片处理,经平板加热软化(加热温度为170-20(TC,力口 热时间为70-110秒),覆上一层面饰后经产品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制出成品。实施例1按照下面的重量称取原料(千克)聚乳酸纤维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件复合材料的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聚乳酸纤维40%-60%,天然纤维40%-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燕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