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63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差控制阀,包括阀体和调节结构,阀体开设有流通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差控制阀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阀
,特别涉及一种压差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公告号为
CN205592452U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平衡阀,它由上端盖

压帽

调节杆

垫料

阀门

上阀体

阀座

下阀体

隔膜

下端盖

锁紧帽

调压轴

弹簧

弹簧座

阀杆

挡板

阀体垫

密封垫组成

调节杆从上端盖大端穿入中心孔,螺柱头拧入对应螺纹处;阀门与阀杆固结后穿入上阀体

阀座

阀体垫

下阀体

挡板

隔膜与弹簧座螺纹连接;调压轴旋入下端盖,在调压轴圆柱端装入弹簧,下端盖抵着隔膜扣在下阀体上,在上端盖和上阀体间置入密封垫,侧平面对齐,在组装孔中穿入螺栓予以紧固;在上端盖调节杆输出端嵌入垫料,拧入压帽;在调压轴螺纹端拧入锁紧帽

[0003]但上述的平衡阀存在以下缺点:该平衡阀只有调节杆,而没有用于隔膜初始基准的找准机构,若是生产过程中隔膜的位置没有找准,会影响使用过程中调节杆对流量的控制与刻度示数不相符,导致平衡阀的压差调节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另外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弹簧等零部件老化,导致平衡阀内的隔膜的平衡位点与基准平衡位点发生上下偏移,影响平衡阀的实际运作效果,因此,现在亟待研发一种可以对平衡阀进行基准平衡位置找准的阀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差控制阀,具有方便拆卸组装

利于隔膜的基准平衡位点找准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差控制阀,包括有阀体和调节结构,所述阀体开设有流通腔和平衡腔,所述流通腔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通过阀口连通,所述平衡腔内设有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阀杆

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平衡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阀体还开设有回流孔和注入孔,所述下腔室与所述注入孔连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回流孔连通,所述阀体活动设有调节杆和所述阀杆,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平衡腔并与所述阀口配合以调节所述流通腔内流通的流量,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阀杆螺纹配合,且所述阀杆与所述阀体止转配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套

固定套,所述调节套与所述固定套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内可拆卸设有限位座,所述调节杆固设有阀座组件,所述阀座组件通过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调节套止转配合,所述阀座组件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调节套顶部螺纹连接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限位座止挡配合,所述弹性件始终有驱使所述阀座组件带动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阀口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时,将调节杆安装至阀杆上,通过对调节杆进行旋转调节,找到隔膜在平衡腔内的基准平衡位点,然后将阀座组件安装至调节杆端部,之后将限位座放入调节套的内腔中并套设在阀座组件外,使阀座组件通过限位座与调节套止转配合,最后将端盖组件旋拧在调节套顶部,使端盖组件与限位套防脱止挡配合,阀座组件上端
与端盖组件之间留有间隙;正常使用时操作者可通过旋拧调节套,调节套通过限位座带动阀座组件同步转动并上下移动,调节杆随着阀座组件同步转动并上下移动,此时在阀杆与调节杆的螺纹配合下,带动阀杆向调节杆运动的相反方向移动,用以调节阀口的开度;当上腔室相对下腔室的水压较高时,隔膜向下推动,此时隔膜带动阀杆和调节杆向下移动,弹性件被压缩,阀口的开度减小,允许更少的水流通过,用以调节阀口两侧的水压,进而调节上腔室与下腔室的压差,当阀口左右两侧的水压恢复平衡的过程中,弹性件通过自身弹性力慢慢复位,弹性件驱使调节杆向上移动并带动阀杆向上抬起,当阀口两侧的水压恢复平衡后,隔膜恢复至平衡位点;当上腔室相对下腔室的水压较低时,隔膜向上抬起,带动阀杆和调节杆向上抬起,此时阀口的开度增大,允许更多的水流通过,用以调节阀口两侧的水压,此平衡调节过程中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的压差逐渐减少,操作者可通过旋拧调节套带动调节杆转动,并通过调节杆与阀杆的螺纹配合,使阀杆相对调节杆向下运动,缓慢减小阀杆底部与阀口的间距,进而降低阀口的开度,直至阀口两侧的压差趋近平衡,具有方便拆卸组装

利于隔膜的基准平衡位点找准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向内凸设有内齿圈,所述限位座外壁周向设有花键,当所述限位座安装至所述调节套的内腔中时,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花键止转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齿圈和花键均为竖向开设,使限位座可竖向嵌入调节套的内腔中,并利用内齿圈与花键之间的啮合止转作用,实现调节套与限位座之间的同步转动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组件包括螺纹套和调节旋钮,所述螺纹套外壁与所述调节套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套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旋钮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当所述螺纹套安装于所述调节套内时,所述螺纹套与所述限位座止挡配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时,操作者可先将限位座安装至调节套内,然后将螺纹套旋拧至调节套中,使螺纹套下端与限位座相抵,对限位套起到防脱的效果,然后将调节旋钮螺纹旋拧至螺纹套上,并保持调节旋钮与阀座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螺纹套与调节旋钮分体式设计,使调节旋钮可相对调节旋钮单独进行旋拧调节,从而保证螺纹套抵紧限位座的同时,调节旋钮与下方的阀座组件之间始终留有调节杆活动的间隙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座上端向外延伸设有凸肩,当所述限位座安装至所述调节套的内腔中时,所述凸肩下端与所述内齿圈止挡配合,所述凸肩上端与所述螺纹套止挡配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限位座在调节套中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振动导致限位座在调节套内发生上下晃动造成异响,提高本技术的安装稳固程度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套下端周向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调节套上端周向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导向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螺纹套在安装至调节套上时,在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的导向配合下,操作者无需将螺纹套与调节套上下完全对齐,即可使螺纹套导向滑入调节套内,方便两者间的螺纹对齐进行旋拧安装,提高了本技术的安装便捷性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旋钮上端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压差控制阀,包括有阀体
(1)
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
(1)
开设有流通腔
(11)
和平衡腔
(12)
,所述流通腔
(11)
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通过阀口
(14)
连通,所述平衡腔
(12)
内设有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阀杆
(2)、
隔膜
(21)
,所述隔膜
(21)
将所述平衡腔
(12)
分隔成上腔室
(121)
和下腔室
(122)
,所述阀体
(1)
还开设有回流孔
(15)
和注入孔
(16)
,所述下腔室
(122)
与所述注入孔
(16)
连通,所述上腔室
(121)
与所述回流孔
(15)
连通,所述阀体
(1)
活动设有调节杆
(3)
和所述阀杆
(2)
,所述阀杆
(2)
穿设于所述平衡腔
(12)
并与所述阀口
(14)
配合以调节所述流通腔
(11)
内流通的流量,所述调节杆
(3)
与所述阀杆
(2)
螺纹配合,且所述阀杆
(2)
与所述阀体
(1)
止转配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套
(4)、
固定套
(51)
,所述调节套
(4)
与所述固定套
(51)
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
(4)
内可拆卸设有限位座
(52)
,所述调节杆
(3)
固设有阀座组件,所述阀座组件通过所述限位座
(52)
与所述调节套
(4)
止转配合,所述阀座组件与所述阀体
(1)
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调节套
(4)
顶部螺纹连接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限位座
(52)
止挡配合,所述弹性件始终有驱使所述阀座组件带动所述调节杆
(3)
远离所述阀口
(1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差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
(4)
向内凸设有内齿圈
(41)
,所述限位座
(52)
外壁周向设有花键
(522)
,当所述限位座
(52)
安装至所述调节套
(4)
的内腔中时,所述内齿圈
(41)
与所述花键
(522)
止转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差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螺纹套
(71)
和调节旋钮
(72)
,所述螺纹套
(71)
外壁与所述调节套
(4)
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套
(71)
内壁设有内螺纹
(711)
,所述调节旋钮
(72)
设有外螺纹
(721)
,所述内螺纹
(711)
与所述外螺纹
(721)
螺纹配合,当所述螺纹套
(71)
安装于所述调节套
(4)
内时,所述螺纹套
(71)
与所述限位座
(52)
止挡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差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
(52)
上端向外延伸设有凸肩
(523)
,当所述限位座
(52)
安装至所述调节套
(4)
的内腔中时,所述凸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寅均高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龙宏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