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俊榕专利>正文

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40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5
一种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包含一下枕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能性枕头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矫正以及有效缓解颈椎不适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正常人体的颈椎结构,呈现
C
形前凸的状态

当低头族长期以不当姿势使用手机,造成颈椎的
C
形弧线消失而形成一直线,而容易产生很多颈肩手臂酸痛麻的不适症状

当颈椎自然弧度消失时,因为自然弧度丧失,造成某段颈椎上下椎体排列异常,而造成该段颈椎有:
1.
周围软组织遭到扭曲,造成该段椎体的疼痛
。2.
附近的椎体小关节受到扭转的压力,而造成该节椎体附近疼痛
。3.
该段上下两端椎体对其间椎间盘的挤压不平均,会产生椎间盘前端部的压力大于后端部,而使椎间盘往后突出压迫到任一侧脊神经根,而使其支配的皮节,也会感到酸麻与疼痛,这是为什么颈椎病也会造成肩膀,上背部,身体上肢,手指处的酸麻痛

[0003]然而,一般所谓的护颈椎支撑部头都只是强调颈椎弧度被形成,所以颈椎接触处用的材质往往只是松软结构,无支撑作用,更无对失去的弧形有矫正作用

另外,或许有人采用较硬材质,强调支撑作用,但每个人所需弧度范围不一,若没适度的调整支撑强度,使用者将感觉不适,甚至受伤,而且也没办法较长时间的使用,故有改善的必要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包含一下枕座

一上枕座,以及一升降结构,该下枕座一端呈隆起状设有一颈椎支撑部,并邻近该颈椎支撑部凹设一组合空间,该上枕座具有一组合凸部以及一体成形于该组合凸部上方的一头部支撑部,该组合凸部契合容设于该组合空间内,并使该头部支撑部低于该颈椎支撑部,且该组合凸部由底面凹设一容置空间以供安装该升降结构,由此将该升降结构装设于该下枕座以及该上枕座间,并通过该升降结构控制调整该头部支撑部与该颈椎支撑部间的高低差

[0006]较佳地,该下枕座一端以组合方式设有该颈椎支撑部,该颈椎支撑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凹弧面

[0007]较佳地,该组合空间与该组合凸部间相契合具有凹凸状的契合结构

[0008]较佳地,该组合空间相对称的其中二内壁表面纵向设有多个契合凹槽,而另二内壁表面则纵向设有一定位凸肋以及位于该定位凸肋两侧的二定位凹槽,又所述定位凸肋侧边更连结一补强柱体,该组合凸部相对称的二外壁表面纵向设有多个契合凸肋与所述契合凹槽契合限位,而另二外壁表面则纵向设有一定位槽口以及位于该定位槽口两侧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槽口嵌扣连结所述定位凸肋,所述定位凸块则相对导引嵌入所述定位凹槽

[0009]较佳地,该上枕座的头部支撑部形成凹弧状板体,且该头部支撑部表面更设有一垫体

[0010]较佳地,该升降结构具有一底座

一顶座以及二
X
型支撑架,该底座两侧对称设有相平行的二下导槽,该顶座两侧对称设有相平行的二上导槽,该
X
型支撑架间连结一中心连杆

二下连杆以及二上连杆,二该
X
型支撑架间的其中一该下连杆两端分别固设于该底座的二该下导槽一端,另一该下连杆两端则可沿着二该下导槽滑移地与该底座连结,二该
X
型支撑架间的其中一该上连杆两端分别固设于该顶座的二该上导槽一端,另一该上连杆两端则可沿着二该上导槽滑移地与该顶座连结,又二该上连杆间螺设一控制螺杆,从而通过该控制螺杆的螺转作动达到该升降结构的升降调整

[0011]较佳地,该控制螺杆为手动

电动等任一方式操控调整

[0012]较佳地,该控制螺杆一端设一旋钮,该下枕座异于该颈椎支撑部的另一端于中央位置设一穿槽与该组合空间相通,该容置空间一边壁设一穿透槽与该穿槽相通,该控制螺杆具有旋钮的一端可由该穿槽以及该穿透槽穿出,从而将该旋钮外露以供使用者旋控调整

[0013]较佳地,该下枕座于该穿槽的外端面更凹设有一限位凹部,该上枕座的穿透槽前方间隔设一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的中空部面对该穿透槽,并用以容设该旋钮及其控制螺杆,又该中空筒体由外端穿入一外接套筒,该外接套筒一端设一套孔与该旋钮契合连结,另一端则形成一大头部抵靠该中空筒体外端

[0014]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0015]本技术的机能枕头能作为日常枕头使用,利用该颈椎支撑部支撑颈部,达到颈椎保健以及自然弧形矫正的作用,避免颈椎排列异常而引起不适症状,同时保有使用的舒适度;当颈椎因日常姿势不当导致排列异常而疼痛不适时,也可通过该颈椎支撑部按摩

压迫颈椎疼痛部位,并通过该升降结构适时调整上枕座的高度,该让颈椎疼痛点能以适度的力道,压迫及按摩得以受到缓解

改善,进一步让排列异常的颈椎矫正归位,以令颈椎的自然弧度得以重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未调整高度时的枕靠状态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上枕座上升调整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上枕座上升调整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上枕座上升调整后的枕靠状态

[0024]符号说明:
[0025]10:
下枕座
[0026]11:
颈椎支撑部
[0027]111:
凹弧面
[0028]12:
组合空间
[0029]121:
契合凹槽
[0030]122:
定位凸肋
[0031]123:
定位凹槽
[0032]124:
补强柱体
[0033]13:
穿槽
[0034]14:
限位凹部
[0035]20:
上枕座
[0036]21:
组合凸部
[0037]211:
容置空间
[0038]212:
契合凸肋
[0039]213:
定位槽口
[0040]214:
定位凸块
[0041]215:
穿透槽
[0042]22:
头部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下枕座

一上枕座,以及一升降结构,该下枕座一端呈隆起状设有一颈椎支撑部,并邻近该颈椎支撑部凹设一组合空间,该上枕座具有一组合凸部以及一体成形于该组合凸部上方的一头部支撑部,该组合凸部契合容设于该组合空间内,并使该头部支撑部低于该颈椎支撑部,且该组合凸部由底面凹设一容置空间以供安装该升降结构,由此将该升降结构装设于该下枕座以及该上枕座间,并通过该升降结构控制调整该头部支撑部与该颈椎支撑部间的高低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枕座一端以组合方式设有该颈椎支撑部,该颈椎支撑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凹弧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空间与该组合凸部间相契合具有凹凸状的契合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空间相对称的其中二内壁表面纵向设有多个契合凹槽,而另二内壁表面则纵向设有一定位凸肋以及位于该定位凸肋两侧的二定位凹槽,又所述定位凸肋侧边更连结一补强柱体,该组合凸部相对称的二外壁表面纵向设有多个契合凸肋与所述契合凹槽契合限位,而另二外壁表面则纵向设有一定位槽口以及位于该定位槽口两侧的二定位凸块,所述定位槽口嵌扣连结所述定位凸肋,所述定位凸块则相对导引嵌入所述定位凹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枕座的头部支撑部形成凹弧状板体,且该头部支撑部表面更设有一垫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能性枕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榕
申请(专利权)人:蔡俊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