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334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它包括上表模块(1)、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2)、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3)、电能表误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4)、下表模块(5);相邻模块间以及上表模块(1)与下表模块(5)间均设有输送线,各模块内均包括至少一条输送线,并与与之相邻的位于模块间的输送线连接;输送线上设有托盘,还设有位置传感器及限位单元;上述模块内的输送线上均设有自动压接单元,上表模块(1)和下表模块(5)内还设有扫描单元;输送线的电机控制模块、位置传感器、限位单元、扫描单元、自动压接单元均与电能表生产线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表生产
,具体讲是一种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过程依序包括电能表误差调试、电能表参数设 置、电能表走字老化(走字是通过模拟现场的形式测试电能表的准确度,以判断电能表是 否符合计量行业的误差标准;老化是指通过对电能表加强电量的形式来对其进行的压力老 化测试)、电能表误差复验和参数检验、下表(将电能表的上壳装上,同时对电能表进行出 厂参数设置,然后将电能表从仪器上拆下)。为了实现上述生产过程,目前的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基本由误差调试 台、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台、误差复验及参数设置台、出厂设置台构成,每种台上均安装有 接表架。每种台负责一个生产步骤,因为需要人工接表,且电能表在各台间的流转由工装车 拖运,以一个型号的一块电能表为例,首先工人扫描电能表的条码后将该块电能表安装在 误差调试台上,然后启动误差调试台,误差调试台对安装在其上的电能表进行操作,当操作 完成,再由工人拆下这块电能表,拆下的电能表放置在工装车上,由工人拉着拖运到走字老 化兼参数设置台,到达以后,工人再将电能表安装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台上,接着就是误 差复验及参数设置台、出厂设置台,每块电能表如此重复,过程中按需要对电能表的条码进 行扫描记录,所以目前的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需要 大量的人工,由于人工的主观因素的存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可靠性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电 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它包括上表模块、 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电能表误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 下表模块;相邻模块间以及上表模块与下表模块间均设有输送线,各模块内均包括至少一 条输送线,该输送线与与之相邻的位于模块间的输送线连接;所述输送线上设有承载电能 表的托盘,所述输送线上还设有用于限定托盘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及限位单元;上述模块内 的输送线上均设有可与托盘上的电能表电连接的自动压接单元,自动压接单元位于托盘上 方,上表模块和下表模块内还设有扫描单元,扫描单元亦位于托盘的上方,并且扫描单元在 自动压接单元的前面;所述的输送线的电机控制模块、位置传感器、限位单元、扫描单元、自 动压接单元均与电能表生产线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因为它将原有的各生产 步骤规划为上表模块、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电能表误差 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下表模块这五个功能模块,且相邻模块间以及上表模块与下表模块间均设有输送线,各模块内亦均设有至少一条输送线,该输送线与与之相邻的位于模块间的输送线连接,这样,上述输送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环,实现了循环,所以电能表在各生产 步骤间的流转是通过输送线完成,取代了原先的人工方式的工装车拖运;又因为所述输送线上设有承载电能表的托盘、用于限定托盘位置的传感器及限位 单元、用来与托盘上的电能表进行电连接的自动压接单元(此自动压接单元位于移动托盘 上方,并分布于上述五大模块之中)以及用来扫描托盘与电表条码的扫描单元(此扫描模 块亦位于移动托盘上方,但与自动压接单元不在同处),所述的输送线上的电机控制模块、 位置传感器、限位单元、扫描单元、自动压接单元均与电能表生产线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电连 接,所以只要将电能表安装在托盘上,通过输送线、位置传感器、限位单元、扫描单元、自动 压接单元的相互配合,就能够实现原先多种台的功能。以一个托盘在输送线上流转为例,当将电能表安装在托盘上后,该处的限位单元 就会松开,使托盘能够在输送线的带动下向前输送,依据位置传感器所输出的信号,中央控 制单元会在收到信号后知道该托盘的具体位置,按照上表模块、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电能 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电能表误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下表模块的顺序,首先托盘 会到达上表模块的扫描单元下,当托盘到达上表模块的扫描单元下时,中央控制单元会命 令该处的限位单元升起以阻挡并定位该托盘,然后扫描单元在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托 盘的条码以及位于托盘上的电能表的条码进行扫描,以记录托盘以及位于托盘上电能表的 身份标记并在中央控制单元内建立档案,之后,中央控制单元会立即对该托盘放行,接着, 该托盘会到达上表模块的自动压接单元下方(因为扫描单元在自动压接单元的前面,所以 首先是经过扫描单元下方),当托盘到达上表模块的自动压接单元下方时,中央控制单元会 命令该处的限位单元升起以阻挡并定位该托盘,然后自动压接单元在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 下与托盘上的电能表电连接,以实现中央控制单元对该托盘上的电能表进行数据输入或交 换,同上,该托盘会经过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电能表误 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的自动压接单元下方,且每到一处,该处的自动压接单元在中央控 制单元的控制下与托盘上的电能表电连接,当托盘进入下表模块时,首先来到下表模块的 扫描单元下,中央控制单元会命令该处的限位单元升起以阻挡并定位该托盘,然后扫描单 元在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托盘的条码以及位于托盘上的电能表的条码再次进行扫描, 以方便中央控制单元内对托盘的管理以及对位于该托盘上的电能表的生产数据记载跟踪, 从而结合第一次的扫描,建立完整的电能表档案,这步完成后,该托盘会到达下表模块的自 动压接单元下方,该自动压接单元会对电能表进行出厂参数的设置,接着工人将电能表从 托盘上拆下,空的托盘通过上表模块与下表模块间的输送线被返回到上表模块处。这样,一 个托盘在输送线上流转就完成了。多个托盘与一个托盘相类似,只是多个托盘既能一个一个依序进行检测设置,就 像一个托盘的流转一样,也能以几个一组来检测设置,比如两个为一组。这样,不管是一个 托盘,还是多个托盘,输送线就能够连续不断地对电能表进行检测设置。由上述分析可知,因为电能表只需要接拆一次,各生产步骤之间的流转由输送线 完成,对电能表的检测设置由自动压接单元完成,对电能表的扫描由扫描单元完成,所以省 却了大量的人工,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总的来说,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综上,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方框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托盘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扫描单元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扫描装置的侧视图(为表示清楚,省略了气缸、矩形平板、输送线的滚轮、电能表以及一半的机架,对杠杆座、导轨进行了局部剖)。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自动压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的回路短接器27工作原理图(图 中共有四个自动压接单元)。图中所示,1、上表模块,2、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3、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 块,4、电能表误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5、下表模块,6、矩形平板,7、接表架,8、信号对接 座,9、阻挡槽,10、定位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能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表模块(1)、电能表误差调试模块(2)、电能表走字老化兼参数设置模块(3)、电能表误差复验及参数检验模块(4)、下表模块(5);相邻模块间以及上表模块(1)与下表模块(5)间均设有输送线,各模块内均包括至少一条输送线,该输送线与与之相邻的位于模块间的输送线连接;所述输送线上设有承载电能表的托盘,所述输送线上还设有用于限定托盘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及限位单元;上述模块内的输送线上均设有可与托盘上的电能表电连接的自动压接单元,自动压接单元位于托盘上方,上表模块(1)和下表模块(5)内还设有扫描单元,扫描单元亦位于托盘的上方,并且扫描单元在自动压接单元的前面;所述的输送线的电机控制模块、位置传感器、限位单元、扫描单元、自动压接单元均与电能表生产线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冬生李维晴郑坚江周明洁陈平傅寅杰贾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