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03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包括二孔连杆和四孔连杆;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四孔连杆的第二杆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中间孔及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的第三孔;第一杆体的第一孔固定,第二孔通过铆钉与第二杆体的第三孔连接;铆钉包括柱体、第一帽部和第二帽部;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一侧面设有沉台;第二侧面设有垫块,以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柱体穿设在第二孔和第三孔中,且第一帽部位于第一杆体的外侧,第二帽部嵌入在沉台内,第二帽部的外表面不超过第二杆体的外表面;其优点在于,避免折叠架折叠时铆钉与第三孔的连接处与相邻连杆之间发生摩擦碰撞。碰撞。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晾衣机上连接主机与晾杆之间的折叠架,尤其是涉及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当晾杆上升时,折叠架收拢,组成折叠架的连杆转动合拢。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晾衣机通常包括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可升降的晾杆。主机部件内安装有钢丝绳驱动装置,钢丝绳的下端与晾杆连接,通过钢丝绳的收放来实现晾杆的升降。同时在主机部件与晾杆之间设置有折叠架,折叠架的作用是保持晾杆悬挂时和升降时的平稳、承受晾杆的重力。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17303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晾衣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晾晒衣物的晾衣组件,晾衣组件通过折叠架与主机部件连接,并且晾衣组件可相对于主机部件升降运动。
[0004]而折叠架通常由众多连杆相互铰接所形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70897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折叠架与杆座的连接构造,包括折叠架下端中间位置轴接的连杆、销轴和杆座。随着折叠架的折叠或展开,连杆绕其与折叠架的轴接点转动。
[0005]在折叠架的上端和下端位置总共有四对连杆结构,即两孔连杆和四孔连杆的轴接。两孔连杆的第一端轴接在固定块上,第二端通过铆钉轴接在四孔连杆上。铆钉轴接后会在四孔连杆的外侧留下铆钉帽,该铆钉帽突出于四孔连杆的表面形成凸点,在折叠架收拢的过程中,该凸点可能会阻挡相邻连杆的合拢,或划伤相邻连杆的表面,或与相邻连杆的表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异响,甚至顶弯相邻连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电动晾衣机折叠架的两孔连杆与四孔连杆轴接铆钉留下的凸点造成的对相邻连杆的不良影响,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凸点的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包括二孔连杆和四孔连杆;
[0008]所述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0009]所述四孔连杆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及中间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
[0010]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孔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连接;
[0011]所述铆钉包括柱体、第一帽部和第二帽部;
[0012]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一侧面设有沉台;
[0013]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二侧面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以使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0014]所述柱体穿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中,且所述第一帽部位于第一杆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帽部嵌入在所述沉台内,所述第二帽部的外表面不超过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
[001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块为所述第二杆体冲压形成凸台。
[001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块为独立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塑料垫片或金属垫片。
[001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孔通过轴销连接固定在固定件上。
[001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件为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连接电动晾衣机的主机;或者所述固定件为杆座。
[001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
[0020]包括设置在折叠架上端的两根二孔连杆和两根四孔连杆,即第一上二孔连杆、第二上二孔连杆、第一上四孔连杆和第二上四孔连杆;
[0021]以及设置在折叠架下端的两根二孔连杆和两根四孔连杆,即第一下二孔连杆、第二下二孔连杆、第一下四孔连杆和第二下四孔连杆;
[0022]每根所述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0023]每根所述四孔连杆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及中间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
[0024]所述第一上四孔连杆的中间孔和第二上四孔连杆的中间孔转动轴接,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中间孔和第二下四孔连杆的中间孔转动轴接;
[0025]所述第一上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和第二上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固定于上固定件;所述第一上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上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所述第二上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上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
[0026]所述第一下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和第二下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固定于下固定件;所述第一下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所述第二下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下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
[0027]每个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一侧面设有沉台;
[0028]所述铆钉穿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中;所述铆钉的一端嵌入在所述沉台内,且该端的外表面不超过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
[002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铆钉包括柱体、第一帽部和第二帽部;
[0030]所述柱体穿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中,且所述第一帽部位于第一杆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帽部嵌入在所述沉台内,所述第二帽部的外表面不超过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
[0031]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沉台由所述第二杆体冲压在所述第一侧面形成,对应且在所述第二侧面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以使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003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上固定件用于连接电动晾衣机的主机;所述下固定件为杆座。
[003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第一端孔和第二下四孔连杆的第一端孔分别轴接有滑块;
[0034]所述滑块用于在杆座内滑动,以对折叠架的伸缩进行限位;
[0035]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滑块和第二下四孔连杆的滑块距离最远时,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沉台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下四孔连杆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下四孔连杆的沉台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第一侧面相对。
[003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包括二孔连杆和四孔连杆;
[0037]所述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0038]所述四孔连杆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及中间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
[0039]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孔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连接;
[0040]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一侧面设有沉台;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孔连杆和四孔连杆;所述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四孔连杆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及中间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孔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连接;所述铆钉包括柱体、第一帽部和第二帽部;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一侧面设有沉台;所述第三孔所在位置的第二杆体的第二侧面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以使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柱体穿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孔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三孔中,且所述第一帽部位于第一杆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帽部嵌入在所述沉台内,所述第二帽部的外表面不超过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所述第二杆体冲压形成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独立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塑料垫片或金属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孔通过轴销连接固定在固定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连接电动晾衣机的主机;或者所述固定件为杆座。6.折叠架连杆防碰撞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折叠架上端的两根二孔连杆和两根四孔连杆,即第一上二孔连杆、第二上二孔连杆、第一上四孔连杆和第二上四孔连杆;以及设置在折叠架下端的两根二孔连杆和两根四孔连杆,即第一下二孔连杆、第二下二孔连杆、第一下四孔连杆和第二下四孔连杆;每根所述二孔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每根所述四孔连杆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孔和第二端孔,及中间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孔和中间孔之间;所述第一上四孔连杆的中间孔和第二上四孔连杆的中间孔转动轴接,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中间孔和第二下四孔连杆的中间孔转动轴接;所述第一上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和第二上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固定于上固定件;所述第一上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上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所述第二上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上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所述第一下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和第二下二孔连杆的第一孔固定于下固定件;所述第一下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下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所述第二下二孔连杆的第二孔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二下四孔连杆的第三孔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童威云王琳王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好易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