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247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漏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包括壳体和楼板,所述壳体位于楼板的内部,所述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高效防漏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水海绵和防水卷材的配合使用,有效防止漏浆,具有重复利用、通用性强、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通过马达、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板和支撑杆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现有防漏装置在支撑固定底部放置漏浆时,有可能出现倾斜和晃动的情况,该支撑装置调节后结构十分稳定,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从楼板顶部产生裂缝渗透出水泥浆。从楼板顶部产生裂缝渗透出水泥浆。从楼板顶部产生裂缝渗透出水泥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漏浆装置
,具体为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防水补漏,狭义来说就是对建筑物的户内外防水处理施工和户内外渗漏区域的补漏施工,广义说这是对待有空间物体的防水处理和流质、液体补漏处理。
[0003]如公开号CN215406634U所公开的一种叠合板现浇带防漏浆装置,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的时候,定位螺栓通过安装杆在安装槽内部转动,在使用支架顶起第一小铝合金面板和第二小铝合金面板的时候,通过定位螺栓使第一小铝合金面板和第二小铝合金面板固定在支架上面,使第一大铝合金面板和第二大铝合金面板不会因为受力导致位移,提升了施工的精度,提升了防漏浆装置的强力和使用效率,但是该防漏浆装置在对叠合板进行防漏浆时,是采用定位螺栓和铝合金面板进行防漏浆,在进行灌注水泥浆时,缺少橡胶层,导致无法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底部紧密贴合,降低了防漏效果,其次该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的支架采用拼装的方式进行支撑固定,该支架的零件较为单一,频繁的拼装调节支架容易造成零件松散出现晃动和损坏,从而出现漏浆的情况,增加成本支出,漏浆后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修复打磨,不仅影响美观,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000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具备高效防漏的优点,解决了上述防漏浆装置进行灌注水泥浆时,缺少橡胶层,导致无法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底部紧密贴合和支架的零件较为单一,频繁的拼装调节支架容易造成零件松散出现晃动和损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包括壳体和楼板,所述壳体位于楼板的内部,所述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楼板相接触,所述楼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之间填充有防水海绵,所述楼板的顶部粘贴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与叠合板本体紧密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螺纹套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延伸至通孔的外侧,且支撑板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呈对称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具备高效防漏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水海绵和防水卷材的配合使用,有效防止漏浆,具有重复利用、通用性强、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通过马达、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板和支撑杆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现有防漏装置在支撑固定底部放置漏浆时,有可能出现倾斜和晃动的情况,该支撑装置调节后结构十分稳定,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从楼板顶部产生裂缝渗透出水泥浆,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修复打磨,影响美观,解决了上述防漏浆装置进行灌注水泥浆时,缺少橡胶层,导致无法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底部紧密贴合和支架的零件较为单一,频繁的拼装调节支架容易造成零件松散出现晃动和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部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固定座;3、马达;4、螺纹杆;5、螺纹套;6、支撑板;7、支撑杆;8、通孔;9、安装座;10、滑槽;11、滑块;12、万向轮;13、楼板;14、防水海绵;15、叠合板本体;16、防水卷材;17、连接板;18、连接杆;19、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现有的叠合板防漏浆装置采用双面胶带进行粘贴,这种处理方式容易产生漏浆和后期双面胶难以清理的问题,从而出现打磨的现象,后浇带漏浆进行二次打磨,不仅增加了修补成本,且影响观感效果,因此本技术方案采用了马达3、螺纹杆4、螺纹套5、支撑板6、支撑杆7、防水海绵14和防水卷材16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该马防漏浆装置具有高效防漏浆的功能,同时便于操作,以解决问题。
[0020]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包括壳体1和楼板13,壳体1位于楼板13的内部,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两个连接杆18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9,放置板19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呈对称设置,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3,马达3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螺纹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顶端与楼板13相接触,楼板1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本体
15,叠合板本体15之间填充有防水海绵14,楼板13的顶部粘贴有防水卷材16,防水卷材16与叠合板本体15紧密贴合。
[0021]参考如图3,马达3的表面套设有安装座9,安装座9的一侧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座9的设置,起到了对马达3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了马达3在工作时发生偏移的情况。
[0022]参考如图4,壳体1内腔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一侧与螺纹套5固定连接,通过滑槽10和滑块11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螺纹套5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了螺纹套5在移动时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提高了该防漏浆装置的稳定性。
[0023]参考如图3,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8,支撑板6的一侧延伸至通孔8的外侧,且支撑板6与通孔8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通孔8的设置,起到了对支撑板6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避免了支撑板6在移动时出现松动滑落和倾斜的情况。
[0024]工作原理:对叠合板本体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防漏浆装置,包括壳体(1)和楼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楼板(13)的内部,所述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两个连接杆(18)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9),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端与楼板(13)相接触,所述楼板(1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本体(15),所述叠合板本体(15)之间填充有防水海绵(14),所述楼板(13)的顶部粘贴有防水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