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88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包括井道结构框架、若干防水胶条、若干直角防水板和幕墙,所述幕墙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包围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幕墙侧墙,各所述幕墙侧墙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拐角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上对称设有可供各所述幕墙侧墙插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各所述防水胶条嵌入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幕墙侧墙之间,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施工,施工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钢结构井道幕墙的防水,一般都是采用打胶或者全焊接方式进行防水,防水效果差且成本高,结构也相对复杂,导致安装施工的效率低。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井道防水效果差且安装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其具有防水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施工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包括井道结构框架、若干防水胶条、若干直角防水板和幕墙,所述幕墙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包围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幕墙侧墙,各所述幕墙侧墙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拐角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上对称设有可供各所述幕墙侧墙插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0007]各所述防水胶条嵌入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幕墙侧墙之间。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内壁沿竖直方向凸设有至少一个肋板,所述防水胶条包裹所述肋板且外侧与所述幕墙侧墙抵接。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角防水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连接呈十字型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外板包括相互连接呈L型的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井道结构框架外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卡槽。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纵截面呈近似S型的过渡防水板,各所述过渡防水板位于竖直方向上两相邻所述直角防水板之间,各所述过渡防水板上端竖直凸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插入上方一所述直角防水板底部内,下端呈倒置的L型并罩设在下方一所述直角防水板的外侧。
[001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板包括水平连接呈L型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板体底部开有可供所述第一插接部嵌入的第三卡槽,所述第四板体上开有可供第二插接部嵌入的第四卡槽。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幕墙侧墙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
连接的侧墙主体,各所述侧墙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墙体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墙体包括依次连接呈开口朝向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匚型的顶板、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呈L型,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呈L型,各所述第一连接板、各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井道结构框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14]上、下两相邻所述侧墙主体对接时,下方的所述侧墙主体的第一连接板位于上方的所述侧墙主体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井道结构框架之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直角防水板可拆卸地固定在井道结构框架的拐角外侧,各直角防水板上对称设有可供各幕墙侧墙插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各幕墙侧墙与各直角防水板连接呈口字型罩设在井道结构框架外侧,使得水无法从位于拐角处的两相邻幕墙侧墙之间进入电梯井道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且本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施工,施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8]图1是直角防水板、过渡防水板及幕墙与井道结构框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直角防水板的轴测图;
[0020]图3是直角防水板与幕墙侧墙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侧墙主体结构破剖面图;
[0022]图5是上下两相邻侧墙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3]图6是过渡防水板某一视角轴测图;
[0024]图7是过渡防水板另一视角轴测图;
[0025]图8是侧墙主体与井道结构框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侧墙主体与井道结构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井道结构框架;11

钢结构立柱;
[0029]2‑
直角防水板;21

第一卡槽;211

肋板;22

第二卡槽;23

第一板体;231

第三卡槽;24

第二板体;25

第三板体;26

第四板体;261

第四卡槽;27

第五板体;28

第六板体;
[0030]3‑
幕墙;31

侧墙主体;311

第一连接板;312

顶板;313

侧板;314

底板;315

第二连接板;
[0031]4‑
防水胶条;
[0032]5‑
过渡防水板;51

插接板;511

第一插接部;512

第二插接部;52

挡水板;521

横向挡水板;522

纵向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34]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
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0035]参照图1至图9,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包括井道结构框架1、幕墙3、若干防水胶条4和若干直角防水板2,所述幕墙3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包围所述井道结构框架1的侧墙,各侧墙结构相同并可依次首尾连接呈口字型,各侧墙的尺寸可根据情况来设置,并适配于井道结构框架1。井道结构框架1可优选为钢结构框架,所述井道结构框架1横截面可呈口字型,各所述侧墙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1的外侧。两相邻且之间具有夹角的侧墙之间通过直角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结构框架、若干防水胶条、若干直角防水板和幕墙,所述幕墙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包围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幕墙侧墙,各所述幕墙侧墙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井道结构框架的拐角外侧,各所述直角防水板上对称设有可供各所述幕墙侧墙插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各所述防水胶条嵌入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幕墙侧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壁沿竖直方向凸设有至少一个肋板,所述防水胶条包裹所述肋板且外侧与所述幕墙侧墙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防水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包括间隔设置且相互连接呈十字型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外板包括相互连接呈L型的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井道结构框架外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龙图黄宗耀洪水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