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241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水循环处理单元,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包括进水管路、生化处理池、回水管路以及至少一个养殖池,在各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中,各所述养殖池分别通过进水管路与生化处理池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与各养殖池通过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一级生物净化池、二级生物净化池、三级生物净化池、蛋白分离器、泵池、微滤装置以及回水池,所述三级生物净化池与回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增氧消毒池,所述增氧消毒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器;能够对养殖用水进行循环回收利用,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需求,降低了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净化效果好,不易堵塞。不易堵塞。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通常采用养殖池进行,而水产养殖池由于其闭合性,从而导致池内的水无法进行有效循环,这种环境下进行养殖,食物残渣和鱼的排泄物无法排出,导致养殖池内的水质变劣,从而会造成池内的水严重受到污染,时间一长甚至造成池内鱼类的死亡,给养殖带来极大的损失。
[0003]而现有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设计简单,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且处理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能够对养殖用水进行循环回收利用,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需求,降低了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净化效果好,不易堵塞。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水循环处理单元,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包括进水管路、生化处理池、回水管路以及至少一个养殖池,在各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中,各所述养殖池分别通过进水管路与生化处理池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与各养殖池通过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一级生物净化池、二级生物净化池、三级生物净化池、蛋白分离器、泵池、微滤装置以及回水池,所述三级生物净化池与回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增氧消毒池,所述增氧消毒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器;所述进水管路采用双管道系统,所述双管道系统包括相互接通的第一主管道组和第一副管道组,还包括相互接通的第二主管道组和第二副管道组,所述第一主管道组和所述第二主管道组末端接通有第一水体回收管路。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道组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进液管段、第一过滤管段、第一动力管段和第一回流管段,所述第一进液管段包括多节可拼接的第一流通管头,所述第一主管道组包括多条第一流通主管道,多节所述第一流通管头分别接通在多条所述第一流通主管道的末段,所述第一回流管段接通于所述第一主管道组中段;
[0008]所述第二副管道组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二进液管段、第二过滤管段、第二动力管段和第二回流管段,所述第二进液管段包括多节可拼接的第二流通管头,所述第二主管道组包括多条第二流通主管道,多节所述第二流通管头分别接通在多条所述第二流通主管道的末段,所述第二回流管段接通于所述第二主管道组中段;
[0009]所述第一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一过滤管段之间接通有互通连接管,所述互通连接管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二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二过滤管段之间,所述第二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二过滤管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体回收管路,所述第二水体回收管路接通所述第一水体回收
管路。
[0010]优选地,所述微滤装置具体为全自动滚筒微滤机,所述全自动滚筒微滤机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左侧接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右端设置有第一密封轴承,所述第一密封轴承外套设有左密封板,所述左密封板右侧中央连接有转轴结构,所述左密封板右侧固定有呈筒状的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外侧套设有滤膜,所述安装外壳顶部架设有正对所述滤膜的冲洗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转轴结构右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外壳右侧并且连接驱动结构;所述安装外壳右侧内壁开设有转动环槽,所述安装架体右端卡入所述转动环槽内;所述安装外壳右侧穿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正对所述冲洗结构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右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外壳。
[0012]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具体为纳米陶瓷盘组件,所述纳米陶瓷盘组件包括支架结构组和管道结构组,所述支架结构组包括两条水平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架梁,两条第一支架梁之间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架梁,所述管道结构组包括多根相互接通并且分别正对所述第一支架梁和所述第二支架梁的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流通管道上套设有多个分别正对多个出气孔的陶瓷盘结构;
[0013]优选地,两根所述第一支架梁侧面固定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套设于位于第一支架梁侧方的竖向滑动杆,所述第一支架梁和所述第二支架梁顶部设置有牵引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梁和所述第二支架梁上卡设有多个能够弹性形变的弹性滑座,多个所述弹性滑座分别连接多个所述陶瓷盘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一级生物净化池与二级生物净化池之间、二级生物净化池与三级生物净化池之间、三级生物净化池与增氧池之间均设置有过水滤网。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6]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生化处理池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保持养殖水的清洁,通过回水管路将处理后的水体输送回养殖池,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循环水体的使用可以提供稳定的水质条件,减少水体更换和浪费,节约资源;生化处理池中设置了多级生物净化池,通过不同孔径的过水滤网逐级过滤,可以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杂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系统中设有双管道系统和滚筒微滤机,可以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冲洗,防止管道堵塞和杂质积聚,提高水体的流通性和处理效率;增氧消毒池内设置了曝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进行杀菌消毒,保持水体的健康和洁净。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进水管路连接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回水管路连接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生化处理池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双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微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的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0025]附图中,1

水循环处理单元,2

进水管路,3

生化处理池,4

回水管路,5

养殖池,31

一级生物净化池,32

二级生物净化池,33

三级生物净化池,34

蛋白分离器,35

泵池,36

微滤装置,37

回水池,38

增氧消毒池,39

过水滤网,6

曝气装置,7

紫外线消毒器,21

第一主管道组,22

第一副管道组,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水循环处理单元,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包括进水管路、生化处理池、回水管路以及至少一个养殖池,在各所述水循环处理单元中,各所述养殖池分别通过进水管路与生化处理池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与各养殖池通过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生化处理池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一级生物净化池、二级生物净化池、三级生物净化池、蛋白分离器、泵池、微滤装置以及回水池,所述三级生物净化池与回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增氧消毒池,所述增氧消毒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器;所述进水管路采用双管道系统,所述双管道系统包括相互接通的第一主管道组和第一副管道组,还包括相互接通的第二主管道组和第二副管道组,所述第一主管道组和所述第二主管道组末端接通有第一水体回收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道组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进液管段、第一过滤管段、第一动力管段和第一回流管段,所述第一进液管段包括多节可拼接的第一流通管头,所述第一主管道组包括多条第一流通主管道,多节所述第一流通管头分别接通在多条所述第一流通主管道的末段,所述第一回流管段接通于所述第一主管道组中段;所述第二副管道组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二进液管段、第二过滤管段、第二动力管段和第二回流管段,所述第二进液管段包括多节可拼接的第二流通管头,所述第二主管道组包括多条第二流通主管道,多节所述第二流通管头分别接通在多条所述第二流通主管道的末段,所述第二回流管段接通于所述第二主管道组中段;所述第一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一过滤管段之间接通有互通连接管,所述互通连接管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二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二过滤管段之间,所述第二动力管段与所述第二过滤管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体回收管路,所述第二水体回收管路接通所述第一水体回收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用水循环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兴何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