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90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轴承座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接触后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上方出气孔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上部出气孔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轴承卡死。轴承卡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辊道润滑
,具体为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热轧带钢厂热输出辊道润滑方式为油气润滑,需要长期供油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现有技术层流辊道润滑方式为油气润滑,润滑油通过压缩空气为动力向辊道轴承座不断供给,辊道轴承座顶端与底部共有两个油孔,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上方油孔进入,下方油孔排出;
[0003]上述此种供油方式使辊道轴承座内部润滑油从轴承座下方排气孔随着压缩空气排出,辊道轴承得不到很好的润滑,造成轴承损坏,辊道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具有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避免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轴承座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
[0006]为了便于油气导入辊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为透明胶管,所述进气管的长度为500mm。
[0007]为了提高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进气孔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
[0008]为了为辊道供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进气管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一头与连接头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下方进气孔上,进气管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接触后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上方出气孔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上部出气孔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轴承座;2、轴承;3、辊道;4、进气孔;5、进气管;6、出气孔;7、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请参阅图1,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2,轴承2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3,轴承座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4,进气孔4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5,轴承座1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6。
[0014]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5一头与连接头7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1下方进气孔4上,进气管5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3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2接触后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1上方出气孔6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3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2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1上部出气孔6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1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2卡死。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进气管5的长度为500mm。
[0016]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进气管5的长度为500mm,从而方便点检、维护,有效监控供油状态和适时调整油量,降低油耗。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和进气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7。
[0018]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和进气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7,连接头7型号为G1/8

M14,提高连接密封效果。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
[0020]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便于为辊道3供油。
[0021]工作原理: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5一头与连接头7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1下方进气孔4上,进气管5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3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2接触后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1上方出气孔6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3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2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1上部出气孔6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1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2卡死。
[002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3),所述轴承座(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4),所述进气孔(4)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轴承座(1)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武籍剑锋王君明杨忠仪王阳张建勇张宇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钢智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