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89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器。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外侧环绕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外侧环绕设有防护套,所述支撑套与防护套之间设有冷却机构,所述支撑套上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套上设有温度监测机构,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一端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穿过支撑套和防护套设置。通过设置的温度监测机构可以对装置内外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在内部温度过高时对内壁进行冷却降温操作,避免内部过热对移动充电装置造成损坏,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可以对移动充电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将移动充电设备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避免内部降温后产生冷凝水。避免内部降温后产生冷凝水。避免内部降温后产生冷凝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充电设备
,具体为一种温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快速高效为电动汽车补充电能,成为业界普遍面临的问题。现阶段,可以由驾驶员将车辆开至充电桩进行充电,但受限于充电桩的固定位置和数量有限,往往存在车辆剩余电量无法支撑其行驶至充电桩或需要排队等待等问题。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1900761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充电设备,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控制组件和至少一个储能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储能组件可装配组合为一体;其中:所述储能组件用于存储及输出电能;所述控制组件包含:电能输出接口,在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储能组件完成装配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电能输出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储能组件电连接,并用于通过充电线缆与待充电的目标车辆的电能输入接口建立充电回路;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针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充电确认指令,向所述至少一个储能组件发送电能输出信号,以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储能组件向所述电能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0004]然而上述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上述方案中的移动充电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在外界环境中使用,然而外界的温度无法对移动充电设备进行冷却,积累的热量会影响移动充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器。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度控制器,包括充电装置本体;
[0009]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外侧环绕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外侧环绕设有防护套,所述支撑套与防护套之间设有冷却机构,所述支撑套上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套上设有温度监测机构,所述充电装置本体一端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穿过支撑套和防护套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液冷装置和液冷管,所述液冷装置固定设置在防护套内壁,所述液冷管盘绕设置在支撑套底端,所述液冷管两端分别与液冷装置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支撑套为导热材质。通过设置的液冷装置配合液冷管可以对支撑套进行冷却降温,并通过导热材质的支撑套对内部进行持续降温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垫和阻尼器,所述防护垫设置在支撑套内部边缘,所述防护垫为橡胶材质,所述阻尼器对称设置在支撑套底端和支撑套顶端,所述阻尼器两端分别与支撑套和防护套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防护垫结构可以对充电装置本体与支撑套之间进行间隔,从而避免充电装置本体与支撑套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的损坏。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阻尼器外侧,所述减震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套和防护套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配合防护套可以对装置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振动对充电装置本体造成损坏。
[0013]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除湿块,所述除湿块设置在支撑套与防护套之间,所述除湿块套设在线缆外侧。通过设置的除湿块可以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操作,避免内部水汽对充电装置本体造成损坏。
[0014]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支撑套内壁和防护套外壁,所述自动控制开关设置在防护套内壁,所述自动控制开关与液冷装置电性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一种温度控制器,通过设置的温度监测机构可以对装置内外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在内部温度过高时对内壁进行冷却降温操作,避免内部过热对移动充电装置造成损坏。
[0018]2、该一种温度控制器,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可以对移动充电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将移动充电设备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避免内部降温后产生冷凝水。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中:1、充电装置本体;2、支撑套;3、防护套;4、冷却机构;401、液冷装置;402、液冷管;5、防护机构;501、防护垫;502、阻尼器;503、减震弹簧;504、除湿块;6、温度监测机构;601、温度传感器;602、自动控制开关;7、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器,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充电装置本体1外侧环绕设有支撑套2,支撑套2外侧环绕设有防护套3,支撑套2与防护套3之间设有冷却机构4,支撑套2上设有防护机构5,防护套3上设有温度监测机构6,充电装置本体1一端设有线缆7,线缆7穿过支撑套2和防护套3设置;防护机构5包括防护垫501和阻尼器502,防护垫501设置在支撑套2内部边缘,防护垫501为橡胶材质,阻尼器502对称设置在支撑套2底端和支撑套2顶端,阻尼器502两端分别与支撑套2和防护套3之间固定连接;防护机构5还包
括减震弹簧503,减震弹簧503套设在阻尼器502外侧,减震弹簧503两端分别与支撑套2和防护套3之间固定连接;防护机构5还包括除湿块504,除湿块504设置在支撑套2与防护套3之间,除湿块504套设在线缆7外侧;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5可以对充电装置本体1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在装置移动过程中过大的颠簸导致的充电装置本体1与防护套3之间发生碰撞,从而提升移动充电装置的安全性能。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

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冷却机构4包括液冷装置401和液冷管402,液冷装置401固定设置在防护套3内壁,液冷管402盘绕设置在支撑套2底端,液冷管402两端分别与液冷装置401之间相互连接,支撑套2为导热材质;温度监测机构6包括温度传感器601和自动控制开关602,温度传感器601设有两个,两个温度传感器601分别设置在支撑套2内壁和防护套3外壁,自动控制开关602设置在防护套3内壁,自动控制开关602与液冷装置401电性连接;
[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温度监测机构6可以对装置内部温度以及外界环境中的温度进行监测,从而配合冷却机构4在充电使用过程中对内部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内部过热影响装置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控制器,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外侧环绕设有支撑套(2),所述支撑套(2)外侧环绕设有防护套(3),所述支撑套(2)与防护套(3)之间设有冷却机构(4),所述支撑套(2)上设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套(3)上设有温度监测机构(6),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一端设有线缆(7),所述线缆(7)穿过支撑套(2)和防护套(3)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液冷装置(401)和液冷管(402),所述液冷装置(401)固定设置在防护套(3)内壁,所述液冷管(402)盘绕设置在支撑套(2)底端,所述液冷管(402)两端分别与液冷装置(401)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支撑套(2)为导热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防护垫(501)和阻尼器(502),所述防护垫(501)设置在支撑套(2)内部边缘,所述防护垫(501)为橡胶材质,所述阻尼器(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旭王威吴雨晴张诗颖郭仪瑞李梦珍刘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