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和换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换热系统和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升热泵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能效,目前的热泵用压缩机通常采用补气增焓来提升低温制热的能力,通过变容来提升低负荷下的能效,但针对同时需要高低两种温度需求或大温跨的场景如两联供系统、高温热水系统时,现有的换热系统负载较大,并且能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系统和换热设备,旨在改善现有换热系统在高低两种温度需求或大温跨的场景下能效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换热系统,其中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补气增焓模块;
[0005]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回气口;
[0006]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补气增焓模块;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回气口连接;所述补气增焓模块具有第一主流端和第二主流端、以及旁通端,所述补气增焓模块的第一主流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补气增焓模块的第二主流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补气增焓模块的旁通端用于对所述压缩机补气增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双缸双吸双排压缩机,所述双缸双吸双排压缩机包括独立工作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回气口包括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回气口均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缸与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回气口均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双排气变容压缩机,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将所述压缩机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单独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同时工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背风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迎风侧;所述补气增焓模块的旁通端用于对所述第一压缩缸补气增焓。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包括第一过冷节流阀、第一开关阀和闪蒸罐;所述补气增焓模块通过第一干路连通所述第一主流端和所述第二主流端,所述第一过冷节流阀和所述闪蒸罐设于所述第一干路,且所述第一过冷节流阀设于所述第一主流端和所述闪蒸罐之间;所述补气增焓模块通过第一旁通管路连通所述旁通端和所述闪蒸罐,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的第一主流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闪蒸罐包括第一换热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连通流路连通;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连通流路。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包括
第二过冷节流阀和经济器;所述经济器通过第二干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奇雄,李鹏,黎辉玲,邱小洲,冯君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