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38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涉及心电领域。本联结结构包括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本申请的联结结构通过在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将卡接部卡持于电极的固定孔内联结电极和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并且能够同时应用于单根导线和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本申请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中第一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卡接部卡持于远端的第一感知电极的安装孔内联结第一感知电极和第一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保证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工作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心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除颤器主要由可植入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电极导线组成。电极导线是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除颤线圈、感知电极和导线组成。通常远端感知电极和导线的联结方式是胶粘、焊接和压接。其中,胶粘是将电极上的孔内注入结构胶,然后将导线插入孔内固化即可。焊接是先把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然后施焊。压接是将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用工具使孔缩小抱紧导线表面。上述联结方式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并且传统的胶粘、焊接方式可靠性差、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端感知电极和导线的联结方式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并且可靠性差、寿命较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包括:
[0006]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
[0007]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
[0008]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导线上的套接环。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若干根所述导线,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热熔形成一所述热熔头;或者,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套设有一所述套接环,所述套接环与所述若干根导线中的每一根电性连接。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固定孔内。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包括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孔口部,所述孔口部包括扩张状态和压紧状态,其中,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卡接部可经由所述孔口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压紧状态下,所述孔口部与所述卡接部干涉以限制所述卡接部通过。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0014]提供一种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由近端延伸至远端,包括:
[0015]第一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靠近所述近端一面设有安装孔;
[0016]端子,布置在所述近端;
[0017]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感知电极,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安装孔以联结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
[00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热熔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线的端部,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线上的套接环。
[00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层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
[00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21]除颤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与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间隔设置,且所述除颤线圈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道;
[0022]第一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0023]第二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电极背离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0024]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连接;
[0025]第一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线穿过的第二通道;
[0026]其中,所述除颤线圈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套筒上,且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道设置。
[002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28]第一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0029]第二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一套筒的连接处。
[003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31]第二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除颤线圈和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三通道;
[0032]第三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
[0033]第二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
[0034]其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通道设置。
[003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36]第三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0037]第四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003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39]第三绝缘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端子处,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导线穿过的第六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
[0040]第五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004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42]本申请的联结结构通过在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将卡接部卡持于电极的固定孔内
联结电极和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并且能够同时应用于单根导线和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0043]本申请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中第一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卡接部卡持于远端的第一感知电极的安装孔内联结第一感知电极和第一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保证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申请联结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3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4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5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6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0]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1]图8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2]图9是图6中b的局部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导线上的套接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所述导线,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热熔形成一所述热熔头;或者,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套设有一所述套接环,所述套接环与所述若干根导线中的每一根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固定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包括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孔口部,所述孔口部包括扩张状态和压紧状态,其中,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卡接部可经由所述孔口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压紧状态下,所述孔口部与所述卡接部干涉以限制所述卡接部通过。6.一种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近端延伸至远端,包括:第一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靠近所述近端一面设有安装孔;端子,布置在所述近端;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感知电极,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安装孔以联结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线上的套接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颤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与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