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18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皱面料,涉及针织面料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面料易产生褶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基层包括内衬部和挺括部,挺括部由梳栉GB3构成,梳栉GB3为由挺括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内衬部由梳栉GB1和梳栉GB2构成,梳栉GB3位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挺括部对内衬部起到支撑效果,当面料产生褶皱时,挺括部提供了回弹的力来阻止面料的形变,减少或避免折痕的产生,通过锦纶纱线在挺括纱线上的捻度变化在挺括纱线上形成低捻度部和高捻度部,当面料有发生褶皱的趋势时,锦纶纤维之间相互挤压,提供一个阻碍形变的力,减少或阻止面料产生折痕,而夹持挺括部的内衬部靠近皮肤一侧的银离子纱线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线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线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皱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皱面料。

技术介绍

[0002]衬衫作为正装之一,是现代人们常用的服装款式之一,一般的衬衫都会选用梭织的面料,使其手感平滑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然而其容易产生折痕。
[0003]公开号为CN21373992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免烫冰凉感经编平纹针织衬衫面料,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棉质的正面和涤纶的底面,所述面料的单梳组织结构为:GB1:1

2/1

0//;GB2:1

0/1

2//;GB1和GB2用纱均为棉纱盖涤纶纱线的棉盖丝结构,其中棉纱比涤纶纱线粗。
[0004]上述方案中利用经编针织经平纹的特点,采用棉盖丝织法,面料的正面具有棉的天然舒适质感,底面为冰凉感涤纶纤维,涤纶纱线可作为该面料组织的骨架,使面料具有一定的挺感和骨感,符合衬衫要求。
[0005]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皱面料。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皱面料,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内衬部和挺括部,所述挺括部由梳栉GB3构成,所述梳栉GB3为由挺括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所述内衬部由梳栉GB1和梳栉GB2构成,所述梳栉GB3位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
>‑
0/1

0/2

3/2

1//,所述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2

3/2

1/1

0/1

2//,所述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0

1/0

1/0

1/0

1//。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挺括纱线由锦纶纤维缠绕在涤纶纤维上形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挺括纱线在其长度方向上分为交替间隔设置的高捻度部和低捻度部。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由银离子纱线编织而成,梳栉GB2由亚麻纱线编织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银离子纱线浮于挺括部的一侧且亚麻纱线浮于挺括部的另一侧。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挺括部对内衬部起到支撑效果,当面料产生褶皱时,挺括部提供了回弹的力来阻止面料的形变,减少或避免折痕的产生,同时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产生网眼结构,作为挺括部的梳栉GB3与网眼结构错开,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通过锦纶纱线在挺括纱线上的捻度变化在挺括纱线上形成易形变的低捻度部和不易形变的高捻度部,即链式的结构,当面料有发生褶皱的趋势时,挺括纱线也产生形变趋
势,此时高捻度部上的锦纶纤维之间相互挤压,提供一个阻碍形变的力,减少或阻止面料产生折痕,同时涤纶纤维的弹性和易形变的低捻度部有使面料不会过硬,兼顾了抗皱效果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梳栉GB1的垫纱运动图;
[0015]图2为梳栉GB2的垫纱运动图;
[0016]图3为梳栉GB3的垫纱运动图;
[0017]图4为挺括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锦纶纤维;2、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一种抗皱面料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基层,基层包括内衬部和挺括部,挺括部由梳栉GB3构成,梳栉GB3为由挺括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内衬部由梳栉GB1和梳栉GB2构成,梳栉GB3位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

0/1

0/2

3/2

1//,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2

3/2

1/1

0/1

2//,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0

1/0

1/0

1/0

1//。
[0021]具体为由挺括纱线形成编链组织,即梳栉GB3,作为挺括部,挺括部被夹持在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对内衬部其支撑的作用,使面料挺括有骨感且不易产生折痕,同时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通过一穿一空形成网眼效应,梳栉GB3位于网眼结构的边线处。
[0022]通过挺括部对内衬部起到支撑效果,当面料产生褶皱时,挺括部提供了回弹的力来阻止面料的形变,减少或避免折痕的产生,同时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产生网眼结构,作为挺括部的梳栉GB3与网眼结构错开,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
[0023]如图4所示,挺括纱线由锦纶纤维1缠绕在涤纶纤维2上形成,挺括纱线在其长度方向上分为交替间隔设置的高捻度部和低捻度部,具体为单股锦纶纤维1缠绕在单股涤纶纤维2上,且锦纶纤维1在挺括纱线的长度方向上通过捻度的变化交替间隔形成捻度较高的的高捻度部和捻度较低的低捻度部。
[0024]通过锦纶纱线在挺括纱线上的捻度变化在挺括纱线上形成易形变的低捻度部和不易形变的高捻度部,即链式的结构,当面料有发生褶皱的趋势时,挺括纱线也产生形变趋势,此时高捻度部上的锦纶纤维1之间相互挤压,且锦纶纤维1具有一定的硬度,提供一个阻碍形变的力,减少或阻止面料产生折痕,同时涤纶纤维2的弹性和易形变的低捻度部有使面料不会过硬,兼顾了抗皱效果和舒适性。
[0025]梳栉GB1由银离子纱线编织而成,梳栉GB2由亚麻纱线编织而成,银离子纱线浮于挺括部的一侧且亚麻纱线浮于挺括部的另一侧,具体为由银离子纱线形成的梳栉GB1大部分在面料靠近皮肤的一侧,由亚麻纱线形成的梳栉GB2大部分在面料远离皮肤的一侧,将挺括部夹在中间。
[0026]通过位于挺括部两侧的内衬部对挺括部进行保护,避免其产生磨损,面料上位于贴近皮肤一侧的银离子纱线提供了抑菌抗菌效果,面料上位于远离皮肤一侧的亚麻纱线提供了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和散热性。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内衬部和挺括部,所述挺括部由梳栉GB3构成,所述梳栉GB3为由挺括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所述内衬部由梳栉GB1和梳栉GB2构成,所述梳栉GB3位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

0/1

0/2

3/2

1//,所述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2

3/2

1/1

0/1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淼泳俞杏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云杭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