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13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包括罐体、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罐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油口;罐体内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一冷却管,第一冷却管与罐体的内壁保持间隔;罐体上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冷却管的上端部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管的下端部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罐体下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二冷却管,罐体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冷却管的上端部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冷却管的下端部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加快润滑油进行流动,使得润滑油散热更快,冷却更加均匀。却更加均匀。却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设备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润滑油在合成生产出来时温度比较高,无法马上进行灌装,需要将润滑油进行降温,并降温至设定温度;现有技术中,部分厂家利用自然放置冷却,但是放置时间较长,影响到润滑油的生产效率;另一些厂家通过冷却设备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但是液存在冷却速度比较慢,以及冷却不均匀,从而影响了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润滑油散热更快,冷却更加均匀的润滑油冷却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罐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油口;
[0005]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保持间隔;所述罐体上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0006]所述罐体下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二冷却管,所述罐体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冷却管对润滑油进行吸热冷却,第二冷却管对罐体的外壁进行吸热冷却,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使得润滑油散热更快。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冷却管为半圆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外壁密封连接。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半圆管的第二冷却管能使冷却水流动过程中紧贴罐体,提升罐体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0011]进一步,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2]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出所述罐体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搅拌桨,且所述搅拌桨处于所述第一冷却管内;所述搅拌桨与所述转动杆的下端部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电机、减速器和转动杆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搅拌桨对润滑油进行搅拌,加快润滑油流动,使得润滑油温度更加均匀。
[0014]进一步,所述罐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套在所述转动杆外围,所述转
动杆上套装有轴承,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与所述套管可转动连接。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动杆在套管和轴承的限位作用下,转动更加平稳。
[0016]进一步,所述罐体的进油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动阀门,所述第一气动阀门与所述进油口固定连接;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有第二气动阀门,所述第二气动阀门与所述出油口固定连接。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气动阀门控制进油口进行导通和封闭,利用第二气动阀门控制出油口进行导通和封闭,实现自动控制,提升便利性。
[0018]进一步,所述罐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连接耳。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耳便于对罐体进行支撑或安装。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润滑油冷却器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润滑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罐体,2、进油口,3、出油口,4、第一冷却管,5、第一出水口,6、第一进水口,7、第二冷却管,8、第二出水口,9、第二进水口,10、安装架,11、电机,12、减速器,13、转动杆,14、搅拌桨,15、套管,16、第一气动阀门,17、第二气动阀门,18、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2,所述罐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油口3;
[0026]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一冷却管4,所述第一冷却管4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保持间隔;所述罐体1上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5,所述第一冷却管4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口5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6,所述第一冷却管4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6连通;
[0027]所述罐体1下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二冷却管7,所述罐体1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8,所述第二冷却管7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出水口8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9,所述第二冷却管7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进水口9连通。
[0028]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7为半圆管,所述第二冷却管7与所述1外壁密封连接。
[002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11和减速器12,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12的输入端连接;
[0030]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出所述罐体1与所述减速器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桨14,且所述搅拌桨14处于所述第一冷却管4内;所述搅拌桨14与所述转动杆13的下端部连接。
[003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套在所述转动杆
13外围,所述转动杆13上套装有轴承,所述转动杆13通过轴承与所述套管15可转动连接。
[003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的进油口2处设置有第一气动阀门16,所述第一气动阀门16与所述进油口2固定连接;所述出油口3处设置有第二气动阀门17,所述第二气动阀门17与所述出油口3固定连接。
[003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罐体1的连接耳18。
[0034]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油口2向罐体1内导入润滑油,同时启动电机11,电机11通过减速器12带动转动杆13进行转动,转动杆13带动搅拌桨14进行转动,搅拌桨14转动过程中对罐体1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加快润滑油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进水口6向第一冷却管4内注入冷却水,第一冷却管4对罐体1内的润滑油进行吸热冷却,提升润滑油的冷却效率,冷却水再经第一出水口5排出至制冷设备进行制冷循环;同时通过第二进水口9向第二冷却管7内注入冷却水,第二冷却管7对罐体1的外壁进行吸热冷却,加快润滑油的散热制冷效率,冷却水再经第二出水口8排出至制冷设备进行制冷循环。
[0035]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冷却管4对润滑油进行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2),所述罐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油口(3);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一冷却管(4),所述第一冷却管(4)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保持间隔;所述罐体(1)上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5),所述第一冷却管(4)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出水口(5)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6),所述第一冷却管(4)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6)连通;所述罐体(1)下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第二冷却管(7),所述罐体(1)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8),所述第二冷却管(7)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出水口(8)连通;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9),所述第二冷却管(7)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进水口(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7)为半圆管,所述第二冷却管(7)与所述(1)外壁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松张素芳刘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晶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