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桂林专利>正文

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54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人工动力驱动蓄能式连续过流并经反渗透处理的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该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由手动机构连接的蓄能机构,蓄能机构经进水阀连通的反渗透单元组成。其中带进水口的容水舱与第一活塞腔一侧连通第一单向阀、蓄能机构的高压蓄能水舱与第一活塞腔的另一侧连通第二单向阀。所述蓄能机构由与进水阀同一方向开口的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开口端设置的蓄能活塞、蓄能活塞与第二活塞腔底端之间设置的蓄能介质组成。反渗透单元由壳体、壳体内容设分别与进水阀、浓水排放阀连通的回转式水管、回转式水管内串联的反渗透膜、回转式水管尾端分别开设的产水口和浓水排放阀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
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以人工动力驱动蓄能式连续过流并经反渗透处理的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CN 200720069304. 9公开了一种杠杆加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它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杠杆加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该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所述杠杆加压反渗透海水淡化 装置,其壳体(1)顶部右侧连接一支杆(14)的底端,支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一个轴承 (12),轴承(12)的轴心上连接加压杠杆(11) 一端,加压杠杆(11)杆部与T形活塞(2)的 活塞杆顶端连接,T形活塞(2)的活塞杆另一端穿过壳体顶部,T形活塞(2)的活塞头置于 壳体(1)内上部,壳体(1)内活塞头下部为加压室(13),加压室(13)下设有卷式反渗透膜 (5),卷式反渗透膜(5)中间安装一个上端封闭的淡水收集管(6),淡水收集管(6)未封闭一 端穿过壳体底部,卷式反渗透膜(5)底部与壳体(1)底部之间的空间构成浓水室(15),壳体 (1)底部设有浓水出口(7),浓水出口(7)处设有可锁定高压阀门(8),壳体(1)外侧上部连 接海水进水管(10),壳体(1)与海水进水管(10)相接处装有一个单向进水阀(9)。然而, 其不足之处是手动加压不连续,存在脉冲或压力不稳定供水,加压同时反渗透分离膜部分 无法保持海水淡化所需恒定水压,虽然有水透过了反渗透产水侧,但驱动压力线性稳定性 差,无法满足海水反渗透膜为了达到一定脱盐率所必需的给水压力特性,出现反渗透出水 水质不能饮用情况;同时对反渗透膜分离部分采用传统的卷式一级一段结构,使人力产生 的高压水一次通过反渗透分离膜,反渗透系统回收率低,浪费宝贵的人力,也不具备真正实 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淡化过程稳定,产水水质好,水源 利用率高,适应高盐度和使用范围广的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手动机构,所述手 动机构由机壳内腔设置的第一活塞腔、机壳外部设置一端端部枢接在机壳上的杠杆式压 杆、压杆支点枢接经弹性元件穿设机壳壳壁而伸入机壳内部第一活塞腔内第一端的活塞 杆、活塞杆枢接的活塞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手动机构连接蓄能机构,该蓄能机构经 进水阀连通反渗透单元。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带进水口的容水舱与第一活塞腔第二端一侧 连通的第一单向阀、蓄能机构的高压蓄能水舱与第一活塞腔第二端的另一侧连通的第二单 向阀。作为优选,所述蓄能机构由与进水阀同一方向开口的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开 口端设置的蓄能活塞、蓄能活塞与第二活塞腔底端之间设置的蓄能介质组成。作为优选,所述蓄能介质由弹性元件构成。蓄能机构的蓄能活塞与第二活塞腔底端之间设有弹簧,第二活塞腔开口端与接近第二活塞腔底端的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弹簧定位第一蓄能活塞限位构件、第二蓄能活塞限位构件。作为优选,所述蓄能介质由囊状的密闭气包以及第二活塞腔对应囊状密闭气包部位的机壳壳壁自外向内开设的充气口组成。作为优选,所述反渗透单元由壳体、壳体内容设分别与进水阀、浓水排放阀连通的回转式水管、该回转式水管内串联的N个反渗透膜、回转式水管尾端分别开设的产水口和 浓水排放阀组成。作为优选,所述反渗透膜由表层的分离层、底层的产水收集层以及夹置在分离层与产水收集层之间的支撑层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巧妙利用了高压水蓄能装置,将不规则脉冲人工动力源累积和存储,并为后段 反渗透分离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内提供稳定水量和水压的高压海水。2、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反渗透膜分离部分,开发了进水截面面积小的膜单 元,维持连续过流时手动死端过滤海水带来的盐浓差极化效应,使手动海水淡化所需驱动 压力变得可行和切合实际。3、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反渗透膜分离部分,采用多段串联方式组合,提高了 海水淡化装置制水整体效能。4、结构简单可靠,模块化设计和连接布局合理,装置易耗部分和常用部分拆联便 禾IJ,更新维护成本低。5、传动动力机械设备简单可靠、高压水蓄能装置转能效率高、反渗透分离部分水 回收率高。6、整体装置轻便易于随身携带,使用环境只需人力,可单独对原水进行脱盐处理, 使用在水质恶劣,饮水水源缺乏的场合。尤其是适用于海水淡化小型装置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压水蓄能机构囊状气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反渗透膜微型膜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反渗透膜膜面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手动机构1机壳11第一活塞腔12活 塞杆121活塞122杠杆式压杆13压杆支点131 复 位弹簧14第一单向阀15第二单向阀16容水舱17 进 水口 171蓄能机构2高压蓄能水舱21第二活塞腔22蓄 能活塞221第一蓄能活塞限位构件222第二蓄能活塞限位构件223弹簧23充气□ 24囊状密闭气包25进水阀3反渗透单元4 壳体41浓水排放阀42回转式水管43反渗透膜44分离层441支撑层442产水收集层443产水口 4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图1、图3、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手动机构1, 所述手动机构1连接蓄能机构2,该蓄能机构2经进水阀3连通反渗透单元4。所述手动机构1由机壳11内腔设置的第一活塞腔12、机壳11外部设置一端端部 枢接在机壳11上的杠杆式压杆13、压杆支点131枢接经复位弹簧14穿设机壳11壳壁而伸 入机壳11内部第一活塞腔12内第一端的活塞杆121、活塞杆121枢接的活塞122、带进水 口 171的容水舱17与第一活塞腔12第二端一侧连通的第一单向阀15、蓄能机构2的高压 蓄能水舱21与第一活塞腔12第二端的另一侧连通的第二单向阀16组成。所述蓄能机构2由与进水阀3同一方向开口的第二活塞腔22、第二活塞腔22开口 端与接近第二活塞腔22底端的部位分别设置的第一蓄能活塞限位构件222、第二蓄能活塞 限位构件223、抵触在第二活塞腔22开口端第一蓄能活塞限位构件222上的蓄能活塞221、 蓄能活塞221与第二活塞腔222底端之间设置的弹簧23组成。请参阅图3、图4所示,所述反渗透单元4由壳体41、壳体41内容设分别与进水阀 3、浓水排放阀42连通的回转式水管43、该回转式水管43内串联的N个反渗透膜44、回转 式水管43尾端分别开设的产水口 45和浓水排放阀42组成。所述反渗透膜44由表层的分 离层441、底层的产水收集层443以及夹置在分离层441与产水收集层443之间的支撑层 442组成。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制备淡水过程主要步序为人工动力加压,多次加压后在 蓄能机构2存相当水量和高压后,调节浓水排放阀42到合适位置打开进水阀3,在浓水出水 口无水流出时完成一次淡化过程。随后关闭进水阀3,在较少次人工加压形成相对较低压力 后完全打开浓水调节阀42和进水阀3,实现一次低压冲洗反渗透分离系统的过程,减缓了 淡化反渗透膜44膜污堵和延长装置使用寿命。在该实施例中,列举一些详细的运行参数以进一步阐明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 的可行性。与进水口 171相连的海水原水存水箱,容积为1000ml,加压活塞面积为lc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式手动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手动机构,所述手动机构由机壳内腔设置的第一活塞腔、机壳外部设置一端端部枢接在机壳上的杠杆式压杆、压杆支点枢接经弹性元件穿设机壳壳壁而伸入机壳内部第一活塞腔内第一端的活塞杆、活塞杆枢接的活塞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机构连接蓄能机构,该蓄能机构经进水阀连通反渗透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林韦旺
申请(专利权)人:王桂林韦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