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49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压按摩设备领域,尤其是实现按摩气囊充气和放气的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气泵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气泵出气管道,气泵出气管道与气囊主通道连通,气泵进气管道与充气口连通;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当需要充气时,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为第一状态,充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气压按摩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腿部气压按摩仪是一种通过包裹在腿部上的气囊进行充气

放气的按摩方式,实现对腿部肢体和肌肉组织进行不同循环模式的气压按摩设备

其中控制系统一般都是由充气源
(
常采用气泵
)
,控制单元
(
常采用电磁阀及连接气路通道
)
和监测单元
(
常采用压力传感器等组合
)
构成,结合软硬件控制实现多种模式,应用于多种场合

[0003]专利
CN215193534U
中公开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自动抽气系统,具体包括与气路管道连接气泵出气口的主电磁阀,放气电磁阀通过气路管道与气泵的进气口连通,主电磁阀

放气电磁阀均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到第一主气路管道;第二主气路管道通过四通接头连接到第一主气路管道,并通过分气路管道

四通接头连通第二主气路管道,分气路管道上设置多个气腔以及对应的气腔控制电磁阀

充气时,主电磁阀通电

放气电磁阀断电,气泵将空气送入第一主气路管道

第二主气路管道后充入对应气腔内;抽气时,主电磁阀断电

放气电磁阀通电,气泵将气腔内的气体经过第二主气路管道

第一主气路管道抽出排空;即通过主电磁阀

放气电磁阀对气泵进气管路为充气或抽气进行调节,实现主动抽气的过程

上述专利中公开的是以主电磁阀

放气电磁阀一开一闭的方式调节具体气路的流向改变,也并未具体公开具体气路的构成方式,若采用管路连接方式则存在布置结构较为凌乱的情况,且未形成模块化结构进行组装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置结构紧凑,并实现按摩气囊自动充气和放气的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气泵出气管道,气泵出气管道与气囊主通道连通,气泵进气管道与充气口连通;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为三通电磁阀,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一连接通道

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与气泵进气管道连通,第二连接通道与充气口连通;第一控制阀包括第四连接通道

第五连接通道和放气口,第四连接通道与气泵出气管道连通,第五连接通道与气囊主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通道与第五连接通道连通;当需要充气时,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为第一状态,充气口

第二连接通道

第一连接通道

气泵

第四连接通道

第五连接通道以及气囊主通道依次连通并构成充气气道;当需要放气时,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为第二状态,气囊主通道

第五连接通道

第三连接通道

第一连接通道

气泵

第四连接通道以及放气口依次连通并构成放气气道

本气道结构中,通过将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了气道在充气气道和放气气道之间的切换,所谓的第一状态和第二
状态,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处于通电状态或者断电状态这两种状态

具体的讲,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在同时通电或者同时不通电这两种状态的切换,实现了对气道结构的调整,并分别形成了放气的气道和充气的气道,从而实现对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同时,由于气道设计的巧妙,大大简化了传统结构中为了实现气道变化所需的相关结构,从而让气道的整体布置结构更为紧凑,并为气道进一步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充气时,可以选择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不通电,此时,外部气体在气泵作用下依次经由充气口

第二控制阀

气泵和第一控制阀流动至气囊主通道,最后,通过与气囊主通道连通的气囊出气嘴输送到对应的气囊处

而在需要放气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通电,此时,由于控制阀的阀芯位置变化,控制阀对应的通道发生调整,此时,气道也随之调整为了放气气道,气体从气囊内部,依次经由气囊主通道

第五连接通道

第三连接通道

第一连接通道

气泵

第四连接通道以及放气口后,被排出,从而实现自动的放气

更进一步的讲,由于构建形成的充气通道与放气通道均以气泵作为动力源,在切换放气后能够实现快速放气,以实现在放气通道内形成负压从而加快排气效率,也有利于对气压按摩装置中的气囊进行负压收折以及折叠

[0006]为了让上述气道结构的布置便于后续的快速装配,可以将相应的气道结构设计为集成气道结构,充气气道和放气气道构成集成气道结构,所述集成气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板

设置于第一固定座板上的第一中框

层叠设置于第一中框上的第二中框以及设置于第二中框上的上盖板,第一连接通道

第二连接通道以及第五连接通道通过第一中框的内部通道构成,第三连接通道

第四连接通道和放气口通过第二中框的内部通道构成

首先,将气道由多层结构层叠构建而成,可以便于装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在各层结构内部构建相应的通道,可以在装配完成后,让所述通道与阀体的阀芯配合,构成相应的三通控制通道,从而实现相应的气道切换效果

在实际装配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一固定座板上,实现其安装位置的固定,随后,将第一中框

上盖板等部件逐次组装即可

同样的,也可以选择气囊主通道通过第二中框以及上盖板之间的孔道构成

[0007]为了让上述各个层叠设置的板面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以选择如下方案:第一固定座板和第一中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硅胶,第二中框和第一中框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硅胶,第二中框和上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硅胶

由于气体在充气和放气时,其压力会明显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良好的气密性可以保证充放气的品质,也让用户体验更好

其中,为了让气道的整体布置更为紧凑,优选所述充气口设置于第一中框的侧壁上,放气口设置于第二中框的侧壁上

[0008]为了便于气囊电磁阀的快速装配,可以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包括气泵
(001)
,所述气泵
(001)
包括气泵进气管道
(002)
和气泵出气管道
(003)
,气泵出气管道
(003)
与气囊主通道
(206)
连通,气泵进气管道
(002)
与充气口
(41)
连通;包括第一控制阀
(307)
和第二控制阀
(308)
,所述第一控制阀
(307)
和第二控制阀
(308)
为三通电磁阀,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阀
(308)
包括第一连接通道
(201)、
第二连接通道
(202)
和第三连接通道
(203)
,第一连接通道
(201)
与气泵进气管道
(002)
连通,第二连接通道
(202)
与充气口
(41)
连通;第一控制阀
(307)
包括第四连接通道
(204)、
第五连接通道
(205)
和放气口
(51)
,第四连接通道
(204)
与气泵出气管道
(003)
连通,第五连接通道
(205)
与气囊主通道
(206)
连通;第三连接通道
(203)
与第五连接通道
(205)
连通;当需要充气时,第一控制阀
(307)
与第二控制阀
(308)
为第一状态,充气口
(41)、
第二连接通道
(202)、
第一连接通道
(201)、
气泵
(001)、
第四连接通道
(204)、
第五连接通道
(205)
以及气囊主通道
(206)
依次连通并构成充气气道;当需要放气时,第一控制阀
(307)
与第二控制阀
(308)
为第二状态,气囊主通道
(206)、
第五连接通道
(205)、
第三连接通道
(203)、
第一连接通道
(201)、
气泵
(001)、
第四连接通道
(204)
以及放气口
(51)
依次连通并构成放气气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充气气道和放气气道构成集成气道结构,所述集成气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板
(004)、
设置于第一固定座板
(004)
上的第一中框
(005)、
层叠设置于第一中框
(005)
上的第二中框
(007)
以及设置于第二中框
(007)
上的上盖板
(0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超夏良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