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35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转轴、柔性电路板和吸附组件,转轴分别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且转轴具有支撑面,支撑面用于连接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电性连接,且柔性电路板穿设转轴,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于转轴,第二吸附件设于柔性电路板,且柔性电路板位于第二吸附件背离第一吸附件的一侧,第一吸附件朝向第二吸附件的表面与第二吸附件朝向第一吸附件的表面吸附连接。上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通过将柔性电路板设于吸附组件的一侧,可以减小转轴用来容置吸附组件的空间,进而提升转轴的强度。进而提升转轴的强度。进而提升转轴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可折叠电子设备中通过转轴来实现电子设备,例如折叠手机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作为能够进行弯折且实现电路连通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中。柔性电路板一般是穿过转轴后,转轴通过磁吸的方式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及固定,具体的方式为通过两个磁吸件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侧。但是,该种方式由于柔性电路板位于两个磁吸件之间,而为了使得两个磁吸件能够吸附在一起,需要增加磁吸件的厚度,转轴中则需要设置更大的空间来容置两个磁吸件,那么转轴的强度则减弱,如果发生跌落的情况,增加了转轴出现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旨在能够减小转轴中用来容置吸附组件的空间,进而提升转轴的强度。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转轴、柔性电路板和吸附组件,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且所述转轴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连接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电性连接,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所述转轴,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背离所述第一吸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吸附件朝向所述第二吸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吸附件朝向所述第一吸附件的表面吸附连接。
[0005]这种折叠式电子设备通过将柔性电路板设于第二吸附件背离第一吸附件的一侧,在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相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固定在转轴中,并能够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同时,将柔性电路板设于第二吸附件背离第一吸附件的一侧,相较于将柔性电路板设于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无需增加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的厚度使得二者能够连接稳定,进而无需增加转轴中用于容置吸附组件的空间,转轴中用于容置吸附组件的空间相较于将柔性电路板设于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的方式减小后,能够提升转轴的强度,从而减小在跌落的情况下转轴易发生断裂的风险。
[0006]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支撑面之间。
[0007]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吸附组件设于柔性电路板和支撑面之间,使得转轴在柔性电路板背离支撑面的一侧的强度提升,进而提升了整个转轴的强度。
[0008]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
[0009]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吸附组件设于柔性电路板背离支撑面的一侧,支撑面
和柔性电路板之间未设置孔或槽等,当转轴通过支撑面与显示模组连接时,可提升对显示模组支撑的强度。
[0010]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包括限位部,所述第二吸附件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二吸附件进行限位。
[0011]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转轴中设置限位部,并将第二吸附件的端部与限位部连接,转轴通过限位部对第二吸附件进行限位,进而能够实现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防止柔性电路板发生偏移的情况。
[0012]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吸附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抵持所述第二吸附件。
[0013]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使第二吸附件的端部延伸至限位槽内,限位槽的内壁抵持第二吸附件的端部,以对第二吸附件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
[0014]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吸附件和多个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能够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沿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吸附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吸附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布,且多个第一吸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吸附件吸附连接。
[0015]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吸附件和多个第二吸附件来吸附连接,能够提升转轴对柔性电路板限位的强度。
[0016]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吸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支撑面之间。
[0017]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多个第一吸附件和多个第二吸附件设于柔性电路板和支撑面之间,转轴在柔性电路板背离支撑面的一侧强度增加,从而能够提升转轴的强度。
[0018]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吸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
[0019]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多个第一吸附件和多个第二吸附件设于柔性电路板背离支撑面的一侧,使支撑面和柔性电路板之间未设置孔或槽等,当转轴通过支撑面与显示模组连接时,可提升对显示模组支撑的强度。
[0020]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粘接件,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吸附件之间设有所述粘接件,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粘接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吸附件之间设有所述粘接件,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粘接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
[0021]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粘接件实现转轴与第一吸附件之间连接,以及柔性电路板与第二吸附件之间连接,且粘接件所占用的空间小,无需使得转轴设置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容置。
[0022]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相连接的表面,或者,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连接的表面。
[0023]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吸附件朝向第二吸附件的表面设置缓冲件,或者在第二吸附件朝向第一吸附件的表面设置缓冲件,能够改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在吸附连接的过程中出现磨损的情况,另外,通过设置缓冲件还可以防止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在连接的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碎屑,进而影响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连接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转轴、柔性电路板以及吸附组件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1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且所述转轴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连接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电性连接,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所述转轴;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背离所述第一吸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吸附件朝向所述第二吸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吸附件朝向所述第一吸附件的表面吸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支撑面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为所述转轴的厚度方向,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限位部;所述第二吸附件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二吸附件进行限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第二吸附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抵持所述第二吸附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卫东毛维华黄波黄敏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