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薄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2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材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轧薄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轧薄壁H型钢轧制系统及其磨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材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及其磨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H
型钢是一种常见的钢材类型,也称为宽缘矩形钢,它的形状类似于
H
型,具有较高的横截面积和较低的纵截面积,因此更适合用于构建钢结构建筑物和其他需要强度和稳定性的结构,
H
型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压性,相较于普通钢材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和压力,使其更适合用于建造高层建筑和其他需要高强度的结构

[0003]目前对于
H
型钢的生产,首先需通过煅烧炉将钢坯煅烧加热至一定温度,接着利用传送带将钢坯输送到轧制设备内轧制成型,轧制完成后的型钢会被输送至冷却区域,最后切割送出,但
H
型钢是用于建造行业的,因此对其尺寸和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轧制完成的
H
型钢需通过人工对其宽度和厚度进行测量,符合标准后才可投入使用,但刚被轧制完成的
H
型钢表面较为粗糙,存在毛刺以及突起颗粒,不仅会使其强度降低,且对其进行规格测量时,也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导致测量结构不准确,在后续投入建筑建造时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及其磨具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为: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包括输送基座,以及用于对加热完毕的钢胚进行轧制成型的轧制机构;所述输送基座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轴;所述轧制机构包括以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上,且两两配合将钢胚轧制成
H
型钢的轧制轮;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上,用于将
H
型钢侧面轧制平整的轧制桶;安装于所述输送基座上,用于所述轧制轮的转动提供动力的伺服电机;以及与两两配合的所述轧制轮相连,并通过齿传动使二者转动的齿轮箱Ⅰ;所述轧制轮分为外轮和内轮两部分,内轮相较于外轮宽度更大;每组所述轧制轮均通过所述齿轮箱Ⅰ相连,所述齿轮箱Ⅰ之间通过皮带轮进行传动,且其中一齿轮箱Ⅰ的输出轴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000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基座上设置能够让轧制完成的
H
型钢快速降温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能够与外部水源接通的输水管;安装于所述输水管两出口处,可将水流加压喷出的喷嘴;以及通过管道与所述输水管接通的喷水管组;所述喷嘴能够将水流加压喷出,从而形成液滴流,对
H
型钢表面进行冲击并将其冷却;所述喷水管组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两侧,且所述喷水管组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7]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磨具装置,包括能够对
H
型钢内毛刺以及凸起颗粒进行磨平的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输出
H
型钢端的安装框;以转动的方式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且相互配合的打磨轮;与所述两打磨轮的转轴的一端相
连,用于为二者转动提供动力的驱动箱;以及与所述两打磨轮的转轴的另一端共同连接的齿轮箱Ⅱ;所述打磨轮同样分为外轮和内轮两部分,且外轮的宽度略小于
H
型钢凹陷的宽度,外轮与内轮之间的距离与
H
型钢凹陷的深度相同

[000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能够对
H
型钢两外侧壁进行磨平的侧磨机构,所述侧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框上,用于将
H
型钢向前引导的导向框;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框上,能够与
H
型钢侧壁接触并对其进行打磨的磨砂带

[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框上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磨砂带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且所述磨砂带初始为倾斜设置,靠近
H
型钢端的开口更大,能够为
H
型钢进行导向

[00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框上对称设置用于辅助所述磨砂带对
H
型钢进行打磨的适应机构,所述适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框上的导向套;以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向套内,且与所述磨砂带相连,并能够和所述磨砂带同步滑动的导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导向杆之间,能够压迫所述磨砂带与
H
型钢侧壁接触的压力弹簧

[00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基座上设置用于推动
H
型钢向所述打磨机构靠近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为推动
H
型钢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对称安装于所述输送基座上的承载座;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链轮;绕设于所述两链轮上的链条;以及能够随所述链条进行移动且与
H
型钢接触的推板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基座上设置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链轮两侧的限位辊;以及与所述限位辊配合作用,且能够在所述输送基座上左右滑动的挤压架

[00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两限位辊上开设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环状凹槽;所述挤压架靠近所述轧制轮端位于所述限位辊上的环状凹槽内;所述挤压架的下部与
H
型钢接触,且所述挤压架会随所述限位辊转动而带动
H
型钢在所述输送基座上左右滑动

[0014]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框末端设置辅助出料机构,所述辅助出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导向框末端相连的支撑架;以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相互配合的两出料滚筒;以及与所述两出料滚筒的输出轴相连,并为二者转动提供动力的动力箱;所述两出料滚筒上均匀设置有圆柱型软胶垫且所述两出料滚筒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本专利技术通过轧制机构中的轧制轮和轧制桶将加热完成的钢胚轧制成型,并通过冷却机构对轧制完成的
H
型钢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利用输送基座将
H
型钢输送至打磨机构处,利用打磨轮将其打磨光滑,使后续工人在对
H
型钢进行规格测量时结果更为准确;
2、
通过推动机构的设置,利用驱动电机使链轮和链条运转,并通过推板将
H
型钢向前输送,能够避免
H
型钢因打磨轮的影响而无法向前输送;
3、
通过适应机构和侧磨机构的设置,利用导向杆

压力弹簧和磨砂带能够对
H
型钢的侧壁也进行打磨,使得
H
型钢的表面光滑,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4、
通过辅助出料机构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包括输送基座(1),以及用于对加热完毕的钢胚进行轧制成型的轧制机构(2);所述输送基座(1)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机构(2)包括以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1)上,且两两配合能将钢胚轧制成
H
型钢的轧制轮(
23
);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1)上,用于将
H
型钢侧壁轧制平整的轧制桶(
24
);安装于所述输送基座(1)上,用于为所述轧制轮(
23
)的转动提供动力的伺服电机(
21
);以及与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轧制轮(
23
)相连,并通过齿传动使二者转动的齿轮箱Ⅰ(
22
);所述轧制轮(
23
)分为外轮和内轮两部分,内轮相较于外轮宽度更大;每组所述轧制轮(
23
)均通过所述齿轮箱Ⅰ(
22
)相连,所述齿轮箱Ⅰ(
22
)之间通过皮带轮进行传动,且其中一齿轮箱Ⅰ(
22
)的输出轴与所述伺服电机(
21
)的输出轴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基座(1)上设置能够让轧制完成的
H
型钢快速降温的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能够与外部水源接通的输水管(
41
);安装于所述输水管(
41
)两出口处,可将水流加压喷出的喷嘴(
42
);以及通过管道与所述输水管(
41
)接通的喷水管组(
43
);所述喷嘴(
42
)能够将水流加压喷出,从而形成液滴流,对
H
型钢表面进行冲击并将其冷却;所述喷水管组(
43
)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1)两侧,且所述喷水管组(
43
)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3.
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磨具装置,包括能够对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轧制出的
H
型钢内毛刺以及凸起颗粒进行磨平的打磨机构(3),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基座(1)输出
H
型钢端的安装框(
31
);以转动的方式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框(
31
)上,且相互配合的打磨轮(
33
);与所述两打磨轮(
33
)的转轴的一端相连,用于为二者转动提供动力的驱动箱(
32
);以及与所述两打磨轮(
33
)的转轴的另一端共同连接的齿轮箱Ⅱ(
34
)所述打磨轮(
33
)同样分为外轮和内轮两部分,且外轮的宽度略小于
H
型钢凹陷的宽度,外轮与内轮之间的距离与
H
型钢凹陷的深度相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磨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对
H
型钢两外侧壁进行磨平的侧磨机构(6),所述侧磨机构(6)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框(
31
)上,用于将
H
型钢向前引导的导向框(
61
);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框(
61
)上,能够与
H
型钢侧壁接触并对其进行打磨的磨砂带(
62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轧薄壁
H
型钢轧制系统磨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框(
61
)上对称开设有导向槽(
63
);所述磨砂带(
62
)能够在所述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兵辛本龙王坤王玉文于雷雷韩海生张忠良石孜江
申请(专利权)人:金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