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12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林木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该方法在桉蝙蛾成虫近一个月的羽化期内,诱集地点位于上坡,光源非常规灯诱所使用的高瓦数灯,而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林木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桉蝙蛾
Endoclita signifer
隶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是鳞翅目原始蛾类,也是桉树重大蛀干害虫,幼虫蛀食桉树树干,轻者导致木材和材积下降,重者导致树木风折或死亡,但因其危害隐蔽,防治困难

[0003]研究桉蝙蛾成虫生活习性可知,成虫除日落时活动
20

30
分钟外,其余时间均挂在树枝或倒挂交尾,不飞翔,加上桉蝙蛾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目前针对其成虫,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0004]在前人的研究表明,桉蝙蛾无趋光性
(
杨秀好,
2013)。
我们在桉蝙蛾的人工饲养和观察其成虫习性的试验中发现,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该特性为其防治提供了方向

为了开发防治桉蝙蛾成虫的方法,我们从光源

诱集时间和诱集地点入手,提出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可实现高效防控桉蝙蛾成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桉蝙蛾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而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桉蝙蛾成虫近一个月的羽化期内,我们通过大量林间诱集试验,从诱集地点

光源和诱集时间入手,筛选出诱集地点为上坡空地,光源是
50
瓦白织灯,其对桉蝙蛾有吸引力的光强度为
8lux
,光源距地面的距离是
2m
,光源正对着桉蝙蛾危害的山坡下的林地,诱集时间是日落至日落后
1.5
小时的林间桉蝙蛾灯诱防治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08](1)
解决了桉蝙蛾成虫防治的技术难题

[0009](2)
桉蝙蛾的危害在林间呈典型的聚集分布,该灯诱技术,可在短时间内高效诱杀林间的成虫,达到防治该害虫的目的

[0010](3)
发现对桉蝙蛾有吸引力的光强度为
8lux
的光源,该光源能耗低

绿色环保

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用该灯诱方法在林间灯诱到的桉蝙蛾成虫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

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13]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


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

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

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14]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

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
/
或材料

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15]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1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1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
[0018]实施例1[0019]不同光源和坡位灯诱桉蝙蛾的林间试验的结果如下:
[0020]表1不同光源和坡位灯诱桉蝙蛾的效果
[0021][0022]注:光源均是离地面2米,均正对桉蝙蛾危害的林地,诱集时间为
19

00

22

00。
[0023]试验结果表明:昆虫灯诱常规的
800
瓦白炽灯对桉蝙蛾的诱集能力很弱


50
瓦的白炽灯对桉蝙蛾有明显的诱集能力,通过照度计测定,其对桉蝙蛾有吸引作用的光强度为
8lux。
因我们在野外观察到桉蝙蛾成虫在桉树林林下飞翔,综合考虑光源的穿透性和光源在上坡和下坡的诱集效果,表明诱集地点位于林间上坡,光源离地面2米,且应正对下坡桉蝙蛾危害的林地

根据桉蝙蛾成虫的活动时间,我们确定日落
19:00
是灯诱开始的时间,通过桉蝙蛾
19

00

22

00
的灯诱记录来看,其上灯的高峰期是
19

00

20

30
,所以其有效的诱集时间应是日落至日落后
1.5
小时,该时长远远超过了桉蝙蛾成虫一天仅活动
20

30
分钟的时间,表明该灯诱防治方法可延长桉蝙蛾成虫的活动时间

从性比上看,灯诱对雌蛾和雄蛾均有吸引力

[0024]实施例2[0025]具体实施林间诱捕步骤:
[0026]步骤一:提前准备灯诱需要
50
瓦白炽灯的光源和电源,在桉蝙蛾成虫近一个月的羽化期内进行灯诱;
[0027]步骤二:选择桉树林中上坡空旷的位置作为诱集地点;
[0028]步骤三:在距地面2米的位置,将光源正对着桉蝙蛾危害的山坡下的林地后固定,之后将光源和电源链接好;
[0029]步骤四:在日落至日落后
1.5
时的时间里,打开光源,诱集桉蝙蛾成虫上灯;
[0030]步骤五:记录林间诱集的数量和气候情况

[0031]具体诱捕效果如下:
[0032]表2林间一盏
50
瓦白织灯在上坡灯诱桉蝙蛾的效果
[0033][0034]试验结果表明:诱集地点位于林间上坡,将
50
瓦的白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包括诱集地点

光源和诱集时间,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前准备灯诱需要的光源和电源,在桉蝙蛾成虫近一个月的羽化期内进行灯诱;步骤二:在林间选择诱集地点;步骤三:固定好光源,将光源和电源链接好;步骤四:在有效的诱集时间段内打开光源;步骤五:记录林间诱集的数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所述光源非常规灯诱所使用的高瓦数灯,而是
50
瓦白织灯,其吸引桉蝙蛾的光强度是
8lux。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诱集地点位于林间上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间桉蝙蛾的灯诱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平张森哲王冬柏鲁进韬付恒飞杨梦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