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85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将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负极极片

负极浆料的组成及性能对所制备得到的二次电池性能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电子装置,旨在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和隔离膜,隔离膜设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

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第二部分

[0005]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不包括消泡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消泡剂

或者
[0006]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消泡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消泡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

[0007]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二次电池中,通过调控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含量以及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含量,使得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由此处于负极极片中间部分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润性优于处于负极极片边缘部分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润性,电解液易自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渗透到第二负极物质层并保留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中,并由此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

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而言,本申请在改善中间部分负极极片的浸润性的同时并未引入新物质,对电芯结构

能量密度以及其他电化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000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
0.05


将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限定于此数值范围内既能够满足消泡的需求,又是在未影响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前提下,出于合理节省制造成本的角度考量

[000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
0.03


此处降低了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上限,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负极极片整体的浸润效果会影响到负极极片成膜状况,二次电池在循环过程中,负极表面的保护膜一直处于动态的修复状态,对电解液,尤其是电解液中成膜添加剂会一直处于消耗状态;另一方面,金属离子可通过存留在负极极片固相中的电解液形成的离子通道加
速扩散到游离电解液中

[00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6
%~2%

限定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浸润性能的上限必须低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润性能的下限,使得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进而能够明显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

[00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6
%~1%

意味着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润性能稍稍变差,还会意味着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过于湿润的情形较少,从而改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上诸如电化学反应受阻

电解质流失以及机械性能下降的情形

[00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不包括消泡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2%

这使得第二消泡剂明显改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润性,以整体提升负极极片的浸润性

[00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泡剂和第二消泡剂各自独立地选自脂肪酸系消泡剂

脂肪酸酯系消泡剂

醇系消泡剂

醚系消泡剂

磷酸酯系消泡剂

胺系消泡剂

酰胺系消泡剂

金属皂系消泡剂

硫酸酯系消泡剂

有机硅系消泡剂

矿物油系消泡剂

低分子量聚乙二醇油酸酯

壬基酚环氧乙烷低摩尔加成物

普鲁洛尼克型环氧乙烷低摩尔加成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1/10
×
D≤D1≤1/3
×
D
,其中,
D
为负极集流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D1为设置于第一部分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00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1/3
×
D≤D2≤4/5
×
D
,其中,
D
为负极集流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D2为设置于第二部分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00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1/10
×
D≤D3≤1/3
×
D
,其中,
D
为负极集流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D3为设置于第三部分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00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0μ
m≤|T1‑
T2|≤3
μ
m

T1为于第一部分形成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
T2为于第二部分形成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其中,第二方向为负极集流体的厚度方向

[001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0μ
m≤|T1‑
T3|≤3
μ
m

T1为于第一部分形成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
T3为于第三部分形成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其中,第二方向为负极集流体的厚度方向

[001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0μ
m≤|T2‑
T3|≤3
μ
m

T2为于第二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

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不包括消泡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消泡剂;或者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消泡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消泡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
0.05
%;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6
%~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一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
0.03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6
%~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不包括所述消泡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消泡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01
%~2%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泡剂和所述第二消泡剂各自独立地选自脂肪酸系消泡剂

脂肪酸酯系消泡剂

醇系消泡剂

醚系消泡剂

磷酸酯系消泡剂

胺系消泡剂

酰胺系消泡剂

金属皂系消泡剂

硫酸酯系消泡剂

有机硅系消泡剂

矿物油系消泡剂

低分子量聚乙二醇油酸酯

壬基酚环氧乙烷低摩尔加成物

普鲁洛尼克型环氧乙烷低摩尔加成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1)1/10
×
D≤D1≤1/3
×
D
,其中,
D
为所述负极集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D1为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2)1/3
×
D≤D2≤4/5
×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迷迷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