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34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裂缝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裂缝信息
,尤其是涉及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裂缝是地质学和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地热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等方面,了解和预测地下裂缝的位置

方向

大小等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建立准确的地下裂缝模型,我们需要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实现;
[0003]地下裂缝是地质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地震数据由于其覆盖范围广

获取成本低

信息量大等特点,成为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重要手段

然而,地震数据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

地质结构

岩性等,使得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复杂和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准确

高效的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的方法,以提高裂缝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0004]为此,提出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

高效的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
数据采集:使用地震勘探设备在地面上布置成测线或测网,采集地震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观测方式,如单站观测

多站观测

交叉观测;
[0008]S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

数据整理,以提高数据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0009]S3、
转换波勘探:通过傅氏变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数据变换到频率域;
[0010]S4、
特征提取:在频率域中,利用相关算法和计算模型,识别和提取与裂缝相关的特征和参数,这些特征和参数可能包括快波和慢波的传播时间差

各向异性的强度和方向;
[0011]S5、
模型建立与模拟:基于提取的特征和参数,建立地下裂缝的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0012]S6、
结果可视化与解释:最后,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生成图像或图表可视化结果,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地下裂缝的位置

方向

大小信息,同时,对可视化结果进行解释,为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0013]优选地,所述
S1
中采集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动幅度

[0014]优选地,所述
S1
中采集地震数据通过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

透射波法推算出地下岩层的厚度

速度结构和裂缝分布

[0015]优选地,所述
S4
特征提取中,算法采用有限元法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S4
‑1,模型建立;
[0017]S4

2、
求解方法;
[0018]S4

3、
边界条件处理

[0019]优选地,所述
S4
‑1模型建立中,将地壳离散成一系列的三维网格单元,每个单元由节点连接,对于每个单元,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和边界条件,建立一个有限元方程,描述地震波在该单元中的传播和变形过程,这些方程可以是线性方程或非线性方程,具体取决于所考虑的地质情况和地震波类型

[0020]优选地,所述
S4
‑2求解方法包括在建立有限元方程后,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常用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求解法和迭代求解法,直接求解法是通过直接求解方程的矩阵,得到每个节点的解;迭代求解法是通过逐步迭代更新每个节点的解,直到达到收敛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计算资源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0021]优选地,
S4
‑3边界条件处理,在有限元法中,需要对模型的边界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模型的外部边界,通常需要施加一定的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

自由边界,对于模型的内部边界,需要注意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关系,以保证计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0022]优选地,所述
S5
模型建立与模拟中图形绘制包括散点图

条形图

线图以及饼图

[0023]优选地,所述
S5、
模型建立与模拟中三维可视化包括三维坐标系

三维曲线图

三维体积图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该基于地震数据的地下裂缝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地震数据,利用转换波勘探技术,将时间域地震记录数据变换到频率域,进而识别和提取与裂缝相关的特征和参数,最终确定地下裂缝的位置

方向

大小等信息

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

精度高

效率高的优点,为地质学和工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有限元法算法流程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型建立与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S1、
数据采集:使用地震勘探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数据采集:使用地震勘探设备在地面上布置成测线或测网,采集地震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观测方式,如单站观测

多站观测

交叉观测;
S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

数据整理,以提高数据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S3、
转换波勘探:通过傅氏变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数据变换到频率域;
S4、
特征提取:在频率域中,利用相关算法和计算模型,识别和提取与裂缝相关的特征和参数,这些特征和参数可能包括快波和慢波的传播时间差

各向异性的强度和方向;
S5、
模型建立与模拟:基于提取的特征和参数,建立地下裂缝的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S6、
结果可视化与解释:最后,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生成图像或图表可视化结果,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地下裂缝的位置

方向

大小信息,同时,对可视化结果进行解释,为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采集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动幅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采集地震数据通过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

透射波法推算出地下岩层的厚度

速度结构和裂缝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4
特征提取中,算法采用有限元法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S4
‑1,模型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荣彭飞宇司军吴春花法丽波王岩王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