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堰坝工程的规划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堰坝是山区性河道常见的小型拦河建筑物,通过拦截水流
、
壅高水位达到蓄水灌溉
、
引水发电
、
景观提升等水资源综合利用
、
水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是山区河道及中小流域治理项目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
[0003]堰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栖息地加强结构,正向效益包括:
①
建坝后,蓄水营造的深潭区域有利于有机质的沉淀,为无脊椎动物提供营养;
②
堰坝下游所形成的深潭有助于鱼类等生物的滞留,在洪水期和枯水期为鱼类提供了避难所;
③
深潭平流层是适宜的产卵栖息地;
④
堰坝建设及淤积后,能降低沿程河床坡降,减弱洪水对河床及两侧堤岸的冲刷影响
。
但大部分地区的历史存量堰坝多为当地村镇自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相关资料及调查分析;步骤二,确定回水区范围;以下级堰坝位置为基准,计算其回水范围;步骤三,计算回水末端至上游堰坝间的天然河道段间距;对河段的滩槽比例进行重塑;步骤四,确定堰坝间距;堰坝间距包括回水淹没间距
L1及天然河道段间距
L2;计算公式为:
L
=
L1+L2ꢀꢀꢀꢀꢀꢀꢀꢀꢀꢀꢀꢀꢀꢀꢀꢀꢀꢀꢀꢀꢀꢀꢀꢀꢀꢀꢀꢀꢀꢀꢀꢀꢀꢀꢀꢀꢀꢀꢀꢀꢀꢀꢀꢀꢀꢀꢀꢀꢀ
(4)
式中,
L
为堰坝间距,即下级堰坝上游直立面至上级堰坝下游侧末端之间的水平投影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资料统计
、
地形测量,获取河道多年平均流量及规划河段的地形,统计规划河段的自然浅滩占比
k、
平均河宽
B、
沿程坡降
i
;调查堰坝所在河道本土
、
经济及保护鱼类目录,调查目标鱼类的生活习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山区性河道梯级生态堰坝布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回水淹没间距计算:堰前水位采用堰顶高程,起算点为堰体上游面,来水条件采用河道的多年平均流量,回水水面线的末端计算至回水水位不高于同一断面同频率天然水位的
0.3m
处,回水淹没间距
L1采用水平投影长度;集雨面积较小河道,直接将上游无来水条件时下级堰坝堰顶高程所形成的静止水面与上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尤爱菊,王自明,吴辉,陈怡,胡可可,余根听,徐岗,仇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