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树分裂的RFID丢失标签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大规模
RFID
系统当中的丢失标签的识别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射频识别技术
(RFID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是新兴的自动化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浪潮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RFID
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后端服务器
、
阅读器以及电子标签
。
相比于传统的识别方式,例如二维码,
RFID
具有非接触性
、
非可视读取
、
抗干扰能力强
、
可靠性高
、
存储介质容量大等优点
。
因此,被广泛适用于库存管理
、
物流追踪和医疗制药等领域,甚至可以部署在具有强干扰性以及其他恶劣的环境当中
。
当
RFID
系统应用在库存管理时,阅读器部署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树分裂的
RFID
丢失标签识别方法,所采用的步骤是:步骤1:在阅读器端,采用哈希函数映射方式,建立预期指示向量
IV1。
设置初始帧长
f1,生成随机种子
R1,阅读器根据后台服务器中的已知标签
ID
信息进行哈希函数映射,获得预期状态向量
IV1。
根据标签映射的有三种情况:空时隙
、
单一时隙和碰撞时隙,对应向量中的每个时隙的值为“0”、“10”、“11”。
每个标签映射到的时隙都会改变向量对应位置的状态,获得预期状态向量
IV1。
随后,阅读器因此可以获知所有已知标签的时隙预期的映射情况
。
步骤2:在阅读端,采用树分裂的方式,将碰撞时隙下的标签映射到
B
个分支,建立预期向量
IV2。
首先,阅读器生成新的参数
B
以及哈希种子
R2。
根据第一轮的映射情况,碰撞时隙下的标签再次进行哈希映射
。
同一个碰撞时隙当中的标签为一组,哈希映射到
B
个时隙当中,得到当前的子指示向量,这个向量根据映射情况,同样由“0”、“10”、“11”三种数值构成
。
所有碰撞时隙下的标签都进行同样的映射,将生成的子指示向量拼接成指示向量
IV2。
随后,碰撞时隙下的标签按照此步骤不断进行分裂,直至不再产生碰撞时隙
。
最终得到所需随机种子的集合,进入识别过程
。
步骤3:阅读器广播参数
f1,
R1,以及指示向量
IV1,标签接收到参数后,根据哈希函数,进行回复
。
若标签映射到的时隙,对应指示向量
IV2中“10”的位置,则会生成长度为
L1的比特串,其中第
x
位为“1”,其余为“0”。L
的值是指示向量
IV1中的“10”的总数目,
x
的值是标签映射对应
IV1的时隙前“10”的数目,再加上
1。
标签回复后保持静默,不再参与后续的识别过程
。
若对应“11”的位置,则根据所在碰撞时隙的索引值,设置自身的计数器
Ac。
标签在当前帧中保持静默,等待参与下一帧
。
阅读器接收回复后,将解码后的回复与预期指示向量进行对比,识别标签,确认标签存在性
。
步骤4:阅读器广播
B
,
R2,以及指示向量
IV2,同一碰撞时隙下的标签为一组,计算索引值并分布到同一组下的
B
个分支当中,根据映射情况进行回复
。
若标签映射到的时隙,对应指示向量
IV2中的“10”的位置,则会生成长度为
L2的比特串,其中第
x
位为“1”,其余为“0”。L2的值是指示向量
IV2中的“10”的总数目,
x
的值是标签映射对应
IV2的位置前“10”的数目,再加上
1。
并且此标签保持静默,不再参与后续的识别过程
。
若对应“11”的位置,则根据所在碰撞时隙的索引值,设置自身的计数器
Ac。
标签在当前帧中保持静默,等待参与下一帧
。
阅读器接收回复后,将解码后的回复与预期指示向量进行对比,识别标签,确认标签存在性
。
阅读器
、
标签重复步骤3‑4的操作,直至阅读器广播所有的参数,标签回复后,所有标签被识别完毕并不再产生碰撞时隙为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树分裂的对丢失标签进行识别的具体方法为:在阅读端,采用树分裂的方式,将碰撞时隙下的标签映射到
B
个分支,建立预期向量
IV2。
阅读器生成新的参数
B
以及哈希种子
R2。
根据第一轮的映射情况,碰撞时隙下的标签再次进行哈希映射
。
根据碰撞时隙,标签进行分组,同一个碰撞时隙当中的标签为一组
。
同一组的标签,将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涓,范明秋,何其睿,宋晓勤,雷磊,朱晓浪,喻春妮,吴志豪,陈宇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