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748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空调

电驱与电池三大热管理系统中都可能会应用到热管理液,作为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介质,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率与性能,因此热管理液的选型和应用显得十分重要,越来越受到新能源纯电动主机厂的重视

[0003]对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而言,冷却液主要发挥热交换功能,其不仅为冷却介质,还为加热介质

冷却功能主要服务于为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驱热管理系统,加热功能主要服务于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制热系统

冷却液的冷却功能主要表现为带走电池及电驱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在汽车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及时带走,会导致动力电池长期在高温情况下工作从而使其容量衰减和寿命降低,严重时可能会产生热失控

因此需要冷却液及时带走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区间

电驱在工作过程中高速运转,也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需要冷却液对其进行散热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冷却液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中还作为加热介质服务于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制热系统

低温条件下,负极的嵌锂动力学条件变差及电池活性将会明显减弱,造成充电速率较小及充电电量较常温环境有所降低

因此需要通过冷却液作为加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加热,使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区间,从而提升整车的充电速率及续航里程

同时,由于纯电动汽车无内燃机,为了实现空调制热模式,需要对冷却液进行加热,从而把热量传入乘员舱

因此,不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冷却液产品的选型与开发时,均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0004]和传统汽车相比较,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存在诸多金属件,例如电池冷却系统中的水冷板

电驱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等

因此在冷却液中必须添加防锈剂,以保证其具备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热管理液,需要兼顾铝合金以及各类橡胶件的兼容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热交换性能的综合需求,而上述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0010]55

60
份去离子水
[0011]45

50
份丙二醇
[0012]8‑
10
份甘油
[0013]2‑4份缓蚀剂
[0014]0.3

0.5
份成膜保护添加剂
[0015]4‑8份导热填料
[0016]其中,所述成膜保护添加剂为多巴胺;
[0017]所述导热填料包括勃姆石和氧化锌;
[0018]所述热管理液的
pH

7.2

7.5。
[001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添加以多巴胺为有效成分的成膜添加剂,并通过调控热管理液的整体
pH
为弱碱性,如此,可以使得多巴胺在弱碱性环境下,利用热管理液中的溶解氧发生氧化自聚合,从而将导热填料共同吸附于金属材质的水冷板

电机或其他橡胶材质的管路等表面,从而形成了连续的保护薄膜层,而多巴胺及导热填料的用量控制,则可以有效调控形成的保护薄膜层的厚度,使其形成较薄的表层,而在勃姆石和氧化锌复配体系下,既可以利用两者相互填充,形成致密膜层,尤其是利用勃姆石自身特性,具体的,勃姆石属于正交晶系,具有层状结构,每单一结构层内,氧离子以立方密堆积排列在八面体的顶点,铝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央形成双层结构,氢氧根位于层状结构的表面上,层与层之间由氢键连接在一起,使之与氧化锌颗粒形成良好的膜层,而在氧化锌作用下,可以使得热管理液在内部流动时,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使之可以快速进行流动,从而将不同部位的热量进行均衡和传递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丙二醇是由1,2‑
丙二醇和1,3‑
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
1:1

1:1.5
混合而成

[0021]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两种丙二醇进行复配,主要是由于两者对于形成的保护膜层之间的氢键作用力不同,通过复配,可以使得热管理液体系既可以在甘油作用下良好的润湿该保护膜层,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导热接触,同时,还可以避免两者氢键等作用力过强,从而导致流动阻力增大,影响快速热交换和热传导

[0022]进一步的,所述缓蚀剂是由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复配而成,并且,所述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的质量比为
1:10

1:15。
[0023]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缓蚀剂为氯化铈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所述有机缓蚀剂为聚天冬氨酸;并且,所述无机缓蚀剂和所述有机缓蚀剂的质量比为
1:10

1:12
;所述无机缓蚀剂中,所述氯化铈的质量分数为8‑
10
%,所述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5%

[002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聚天冬氨酸作为有机缓蚀剂,并调控其添加量,可以利用其分子结构螯合热管理液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游离金属离子,并且,聚天冬氨酸可以和多巴胺聚合形成的膜层之间形成牢固吸附固定,从而将螯合后的游离金属离子固定于膜层表面,避免其形成水垢等物质从而导致管路通量减少

[0025]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理液在
25℃
条件下的粘度为
x mPa
·
s
,所述
x

90

100mPa
·
s
;并且所述热管理液在
65℃
条件下的粘度为
y mPa
·
s
,所述
y/x

0.9

0.95。
[002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选用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变化较小的热管理液体系,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管理液粘度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形成对于保护膜层不同的剪切力,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55

60
份去离子水
45

50
份丙二醇8‑
10
份甘油2‑4份缓蚀剂
0.3

0.5
份成膜保护添加剂4‑8份导热填料其中,所述成膜保护添加剂为多巴胺;所述导热填料包括勃姆石和氧化锌;所述热管理液的
pH

7.2

7.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是由1,2‑
丙二醇和1,3‑
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
1:1

1:1.5
混合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是由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复配而成,并且,所述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的质量比为
1:10

1:1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缓蚀剂为氯化铈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所述有机缓蚀剂为聚天冬氨酸;并且,所述无机缓蚀剂和所述有机缓蚀剂的质量比为
1:10

1:12
;所述无机缓蚀剂中,所述氯化铈的质量分数为8‑
10
%,所述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液在
25℃
条件下的粘度为
x mPa
·
s
,所述
x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允山明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捷程青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