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736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无刷电机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包括主体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无刷电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其助力转向系统大多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
),具有节能

环保等优点

[0003]现有技术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动力来源为直流无刷电机,然而只要车辆在行驶,转向系统就需要一直工作,直流无刷电机也会长时间工作,从而会导致直流无刷电机因长时间工作温度升高,进而影响使用寿命;若车辆行驶在恶劣路况下,直流无刷电机还会因颠簸导致故障的发生,从而导致车辆无法及时可靠的完成转向,甚至造成事故,为此,现提出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以改善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其包括转子轴(
11


套设于所述转子轴(
11
)上的定子组件(
12


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
12
)远离转子轴(
11
)外侧的外壳体(
13
),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
13
)一端的端盖(
14
);缓冲组件(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
13
)远离定子组件(
12
)的外侧,包括缓冲筒(
21


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缓冲筒(
21
)内的缓冲条(
22


设置于所述缓冲条(
22
)两端的主弹簧(
23


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弹簧(
23
)远离缓冲条(
22
)一端的挤压柱(
24
);以及,散热组件(3),设置于所述缓冲筒(
21
)的两端,包括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缓冲筒(
21
)中心轴的散热板(
31


设置于所述散热板(
31
)一端的连接杆(
32
),以及贯穿于所述连接杆(
32
)侧壁上的固定杆(
33
),所述连接杆(
32
)远离散热板(
31
)的一端位于挤压柱(
24
)远离主弹簧(
23
)的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
13
)圆周方向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固定槽(
131
),所述固定槽(
131
)能够沿外壳体(
13
)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所述固定槽(
131
)内设置有缓冲板(
132
);所述外壳体(
13
)远离端盖(
14
)的一端开设有轴孔(
133
),所述转子轴(
11
)远离定子组件(
12
)的一端能够通过轴孔(
133
)贯穿外壳体(
13
)的一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
21
)的两端均开口,所述缓冲筒(
21
)的侧壁壁厚内开设有空腔(
211
),所述缓冲条(
22
)分布于空腔(
211
)内,所述缓冲条(
22
)的外壁能够紧密贴合于空腔(
211
)的侧壁,所述缓冲条(
22
)的侧壁上开设有缓冲槽(
221
),所述缓冲槽(
221
)内对称设置有次弹簧(
22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
21
)圆周方向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连接通槽(
212
),所述连接通槽(
212
)能够通过空腔(
211
)与缓冲槽(
221
)对齐分布,所述缓冲板(
132
)远离固定槽(
131
)的一侧能够贯穿连接通槽(
212
)和缓冲槽(
221


并连接于所述次弹簧(
222
)远离缓冲条(
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卫平王华岳勇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精控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