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28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4
本申请涉及硅橡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硅橡胶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

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胶产品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硅-氧链节构成的,侧链则通过硅原子与其他各种有机基团相连

因此,在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
"
有机基团
"
,又含有
"
无机结构
"
,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它集有机物的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有机硅橡胶存在固态和液态两种状态

[0003]在对有机硅橡胶进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液态的有机硅橡胶进行灌装工作,因此需要用到灌装设备

[0004]相关技术中的硅橡胶灌装设备存在因硅橡胶输送管路较长而导致灌装压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

系统及方法,实现了交错利用两个管路组件将待灌装的硅橡胶输送到灌装组件处,并通过主刮料加压件对主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通过次刮料加压件对次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通过加压泵对出口组件处的硅橡胶进行加压,实现了对硅橡胶的多重加压,保证了硅橡胶的灌装压力,避免因管路较长而导致压力不足的情况出现,还可以避免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的内壁面残留硅橡胶

[000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包括:
[0007]加工壳体,所述加工壳体内设有加工腔体,所述加工壳体的顶部设有注料口;
[0008]两个管路组件,设于所述加工壳体内,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聚料漏斗

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
[0009]引料组件,连接于所述注料口,所述引料组件适于将所述注料口处的硅橡胶输送其中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处或另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处;
[0010]两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的上方均设有刮料加压组件,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安装于所述加工壳体,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管路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包括主刮料加压件和次刮料加压件,所述次刮料加压件安装于所述主刮料加压件,所述主刮料加压件适于和所述主输送管的内壁面抵接,以将所述主输送管处的硅橡胶推动到所述次输送管,并将所述主输送管的内壁面处的硅橡胶刮下,所述次刮料加压件适于和所述次输送管的内壁面抵接,以将所述次输送管处的硅橡胶往下推动,并将所述次输送管的内壁面处的硅橡胶刮下;
[0011]出口组件,安装于所述加工壳体的外壁面,所述出口组件低于所述次输送管,两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次输送管均与所述出口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管路组件处的硅橡胶可
以移动到所述出口组件处;
[0012]灌装组件,通过加压泵与所述出口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出口组件处的硅橡胶经过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后移动到所述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适于将硅橡胶灌装到封装罐中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将待灌装的硅橡胶输送到注料口,然后先控制引料组件将硅橡胶输送到其中一个管路组件,使得硅橡胶沿着沿着聚料漏斗流动到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内

当其中一个管路组件的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内均充满硅橡胶后,控制所述引料组件将所述注料口处的硅橡胶输送到另一个管路组件处,即通过引料组件实现了将注料口处的硅橡胶依次输送到两个管路组件处

然后控制主刮料加压件沿着所述主输送管的内壁面向下移动,使得所述主刮料加压件对所述主输送管处的硅橡胶进行挤压,同时主刮料挤压件还会将主输送管内壁面粘连的硅橡胶刮落,实现对所述主输送管处的硅橡胶进行加压以及对粘连的硅橡胶的自动刮落

[0014]同时,连通其中一个管路组件的次输送管和所述出口组件,连通所述出口组件和所述灌装组件,使得其中一个管路组件内的硅橡胶可以通过出口组件流动到灌装组件,然后通过灌装组件灌装到封装罐内;
[0015]当主刮料加压件移动到次输送管处,也就是主输送管内已经没有硅橡胶的时候,控制次刮料加压件沿着所述次输送管的内壁面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次刮料加压件对所述次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挤压,次刮料加压件还会将次输送管内壁面上粘连的硅橡胶刮落,实现对次输送管处的硅橡胶进行加压以及对次输送管的自动刮胶操作,实现了对管路组件内的硅橡胶的全程加压,避免出现灌装压力不足的情况;
[0016]当次刮料加压件移动到所述次输送管靠近出口组件的一端时,说明次输送管内也已经没有硅橡胶了,则切断其中一个管路组件的次输送管和出口组件;同时,另一个管路组件的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内已经充满了硅橡胶,则引料组件重新将硅橡胶输送到其中一个管路组件处,此时就利用另一个管路组件内的硅橡胶进行灌装操作,进而实现了利用两个管路组件依次进行灌装操作,利用其中一个管路组件进行灌装操作时,不会有新的硅橡胶进入其中一个管路组件,不会影响对其中一个管路组件处的硅橡胶的全程加压操作,不仅可以对主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还可以对次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

进而本申请实现了交错利用两个管路组件将待灌装的硅橡胶输送到灌装组件处,并通过主刮料加压件对主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通过次刮料加压件对次输送管内的硅橡胶进行加压,通过加压泵对出口组件处的硅橡胶进行加压,实现了对硅橡胶的多重加压,保证了硅橡胶的灌装压力,避免因管路较长而导致压力不足的情况出现,还可以避免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的内壁面残留硅橡胶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料组件包括第一引料管和第二引料管,所述第一引料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管路组件连通,所述第二引料管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管路组件连通,所述第一引料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注料口之间设有第一引料阀门,所述第一引料阀门适于控制所述注料口和所述第一引料管的另一端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引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注料口之间设有第二引料阀门,所述第二引料阀门适于控制所述注料口和所述第二引料管之间的通断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刮料加压件包括主刮料驱动件和主刮料加压
板,所述主刮料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加工腔体的内壁面上,所述主刮料加压板与所述主刮料驱动件连接,所述主刮料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主刮料加压板上下移动;
[0019]所述次刮料加压件包括刮料加压架

次刮料驱动件和次刮料加压板,所述刮料加压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刮料加压板,所述次刮料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刮料加压架,所述次刮料加压板与所述次刮料驱动件连接,所述主刮料加压板的中心处设有与所述次刮料加压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次刮料驱动件适于带动所述次刮料加压板上下移动

[00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口组件包括出口连接座,所述出口连接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壳体,所述加工壳体内设有加工腔体,所述加工壳体的顶部设有注料口;两个管路组件,设于所述加工壳体内,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聚料漏斗

主输送管和次输送管;引料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注料口,所述引料组件适于将所述注料口处的硅橡胶输送其中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处或另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处;两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聚料漏斗的上方均设有刮料加压组件,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安装于所述加工壳体,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管路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刮料加压组件包括主刮料加压件和次刮料加压件,所述次刮料加压件安装于所述主刮料加压件,所述主刮料加压件适于和所述主输送管的内壁面抵接,以将所述主输送管处的硅橡胶推动到所述次输送管,并将所述主输送管的内壁面处的硅橡胶刮下,所述次刮料加压件适于和所述次输送管的内壁面抵接,以将所述次输送管处的硅橡胶往下推动,并将所述次输送管的内壁面处的硅橡胶刮下;出口组件,安装于所述加工壳体的外壁面,所述出口组件低于所述次输送管,两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次输送管均与所述出口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管路组件处的硅橡胶可以移动到所述出口组件处;灌装组件,通过加压泵与所述出口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出口组件处的硅橡胶经过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后移动到所述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适于将硅橡胶灌装到封装罐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料组件包括第一引料管和第二引料管,所述第一引料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管路组件连通,所述第二引料管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管路组件连通,所述第一引料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注料口之间设有第一引料阀门,所述第一引料阀门适于控制所述注料口和所述第一引料管的另一端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引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注料口之间设有第二引料阀门,所述第二引料阀门适于控制所述注料口和所述第二引料管之间的通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料加压件包括主刮料驱动件和主刮料加压板,所述主刮料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加工腔体的内壁面上,所述主刮料加压板与所述主刮料驱动件连接,所述主刮料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主刮料加压板上下移动;所述次刮料加压件包括刮料加压架

次刮料驱动件和次刮料加压板,所述刮料加压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刮料加压板,所述次刮料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刮料加压架,所述次刮料加压板与所述次刮料驱动件连接,所述主刮料加压板的中心处设有与所述次刮料加压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次刮料驱动件适于带动所述次刮料加压板上下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组件包括出口连接座,所述出口连接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壳体的外壁面,所述加工壳体形成有两个出口腔,其中一个所述出口腔与其中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次输送管对应连通,另一个所述出口腔与另一个所述管路组件的所述次输送管对应连通;所述出口腔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灌装组件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出口腔和所述安装槽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尊锦张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邦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