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17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涉及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发酵罐,发酵罐下端内固定安装有排料阀门,发酵罐一侧内固定连接有加料阀门,所述发酵罐内滑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轴远离齿轮一端伸入至连接腔内,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连接腔内,所述连接环外侧内开设有若干组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通过两组导液软管将外部水源分别导入至第一环形腔以及连接腔内,进入至第一环形腔内的水源会进入至清洁软管内并从排水孔向外排出,同时转动的环形毛刷也会对发酵罐的内壁进行清洁,防止部分药剂残留在发酵罐内以及搅拌机构内无法被很好的清理,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中药剂微生物发酵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
,具体为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人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微生物大致包括细菌

病毒

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

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 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

医药

工农业

环保

体育等诸多领域,在中药制剂领域,需要使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

[0003]如公告号为
CN114854532A
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加工用高效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抽料泵,所述发酵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与入料组件,入料组件用于药材与微生物的稳定投入,所述发酵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三个承压弹簧

[000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上述专利中通过第一啮合齿轮与啮合内齿的相互啮合,使得安装内圈带动连第二搅拌组件转动,通过第一搅拌组件以及第二组件分别转动,对发酵料进行搅拌处理,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于带动连接第一搅拌组件以及第二搅拌组件的部件都设置在发酵罐中,由于发酵罐大多属于密封且不可拆卸的状态,这就使得在发酵完成后对发酵罐内进行清洗消毒时,部分残留在齿轮与内齿轮的接触位置的中药剂无法被很好的清理,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中药剂微生物发酵,为此,我们推出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发酵罐下端内固定安装有排料阀门,发酵罐一侧内固定连接有加料阀门,发酵罐内活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发酵罐内滑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下端均与两组传动机构固定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连接环沿着发酵罐内侧上下移动,所述连接环内侧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清洁软管,所述清洁软管外侧内开设有若干组排水孔,所述清洁软管靠近连接环一端伸入至第一环形腔内,所述第一环形腔开设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环外侧内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活动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远离连接环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毛刷,所述环形槽内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若干组齿牙相啮合,若干组所述齿牙与滑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远离滑环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轴远离齿轮一端伸入至连接腔内,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连接腔内,所述连接腔开设于连接环内;
所述连接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开设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环外侧内开设有若干组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连接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搅拌杆,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出发酵罐,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发酵罐下端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牵引绳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牵引绳缠绕于传动轮外侧,所述传动轮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传动轮一端伸出发酵罐,并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输出端

[0009]优选的,所述滑环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滑接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开设于环形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发酵罐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固定连接有导液软管,所述导液软管上端伸出防护箱,两组所述导液软管下端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以及连接腔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发酵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两组导液软管与外部的供水设备相连接,打开加料阀门将中药液与微生物放入至发酵罐内,打开第一电机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若干组搅拌杆转动,转动的搅拌杆对中药液以及微生物进行搅拌,通过排料阀门可将发酵完成的中药液排出发酵罐;
S2、
通过外部的水源分别进入至第一环形腔内,进入至第一环形腔内的水源会进入至若干组清洁软管内并从排水孔排出,打开两组第二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牵引绳移动,使得连接环沿着发酵罐内部移动,若干组清洁软管与转动的连接杆接触,若干组清洁软管可对连接杆以及搅拌杆进行边清洁边清洗,清洗后产生的污水会通过排料阀门排出发酵罐;
S3、
在外部水源进入至连接腔内后,在水源的推动下,叶轮开始转动并带动连接轴开始转动,连接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使得滑环沿着环形槽进行转动,转动的滑环带动环形毛刷对发酵罐内壁进行清洁,而穿过叶轮的水源则会进入至第二环形腔内,并最终通过喷水孔喷至发酵罐内的内壁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组导液软管将外部水源分别导入至第一环形腔以及连接腔内,进入至第一环形腔内的水源会进入至清洁软管内并从排水孔向外排出,进入至连接腔内的水源会带动叶轮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滑环带动环形毛刷进行转动,同时水源会进入至第二环形腔内,并从喷水孔喷入至发酵罐的内壁,通过传动机构可带动连接环向下移动并对转动的搅拌机构进行清洁,同时转动的环形毛刷也会对发酵罐的内壁进行清洁,防止部分药剂残留在发酵罐内以及搅拌机构内无法被很好的清理,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中药剂微生物发酵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
A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1、
发酵罐;
2、
牵引绳;
3、
第二电机;
4、
传动轮;
5、
连接环;
6、
搅拌杆;
7、
连接杆;
8、
第一电机;
9、
导液软管;
10、
防护箱;
11、
滑环;
12、
环形毛刷;
13、
清洁软管;
14、
排水孔;
15、
第一环形腔;
16、
导向环;
17、
环形槽;
18、
导向槽;
19、
喷水孔;
20、
第二环形腔;
21、
排料阀门;
22、
齿轮;
23、
连接轴;
24、
叶轮;
25、
连接腔;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发酵罐下端内固定安装有排料阀门,发酵罐一侧内固定连接有加料阀门,发酵罐内活动连接有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内滑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下端均与两组传动机构固定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连接环沿着发酵罐内侧上下移动,所述连接环内侧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清洁软管,所述清洁软管外侧内开设有若干组排水孔,所述清洁软管靠近连接环一端伸入至第一环形腔内,所述第一环形腔开设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环外侧内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活动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远离连接环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毛刷,所述环形槽内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若干组齿牙相啮合,若干组所述齿牙与滑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远离滑环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轴远离齿轮一端伸入至连接腔内,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连接腔内,所述连接腔开设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腔开设于连接环内,所述连接环外侧内开设有若干组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与第二环形腔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连接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搅拌杆,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出发酵罐,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发酵罐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牵引绳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牵引绳缠绕于传动轮外侧,所述传动轮活动连接于发酵罐内,所述传动轮一端伸出发酵罐,并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朗王巍刘晓磊袁洪亮赵丽珠李陈雪李钧田冰郑威杨雪晶刘婷朱婷张乔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