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08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工装,该检测工装用于对双联齿轮的齿形进行检测;检测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具有用于检测第一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一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二检测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双联齿轮是运动产品,属于精密部件,在生产中需要抽检双联齿轮的齿轮形状及尺寸,以保证双联齿轮质量合格,在装配及运动中不会出现不匹配

转动不顺畅或卡死现象

[0003]在检查双联齿轮的轮齿形状时,因轮齿较大且有规则排列,目视和手工都难以检验轮齿形状是否合格

[0004]检查双联齿轮的尺寸包括大

小齿轮的同心度

齿顶圆和齿根圆直径,如图
12

14
所示,为一种双联齿轮,该双联齿轮要求同心度小于
0.02mm
,大齿轮的齿顶圆尺寸要求是大齿轮的齿根圆尺寸要求小齿轮的齿顶圆尺寸要求是小齿轮的齿根圆尺寸要求是常规的检测工具如游标卡尺

二次元和三次元都无法快速检测双联齿轮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工装,旨在解决目前的常规的检测工具无法快速检测双联齿轮是否合格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工装,用于对双联齿轮的齿形进行检测,双联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检测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具有用于检测第一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一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二检测孔

用于检测第二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三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四检测孔,第一检测孔和第三检测孔同轴设置,第二检测孔和第四检测孔同轴设置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工装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均开设于底座上,第三检测孔开设于第一模块上,第四检测孔开设于第一模块上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大于第一齿轮的齿顶圆,第一检测孔的口部构造有第一沉头孔,第一模块装设于第一沉头孔内;和
/
或,第二检测孔的口部构造有第二沉头孔,第二模块装设于第二沉头孔内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具有第一环形配合部,第一沉头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环形配合部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配合槽,第一环形配合槽环绕第一检测孔;和
/
或,第二模块具有第二环形配合部,第二沉头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环形配合部相适配的第二环形配合槽,第二环形配合槽环绕第二检测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配合部的内孔为锥形孔;和
/
或,第二环形配合部的内孔为锥形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沉头孔的外径大于第一模块的外径;和
/
或,第二沉头孔的外径大于第二模块的外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位于第一检测孔远离第一模块的一侧,第一检测孔在轴向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孔的内部;和
/
或,底座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位于第二检测孔远离第二模块的一侧,第二检测孔在轴向的投影位于第二避让孔的内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设置在底座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底座的另一面环绕第一模块和
/
或第二模块开设有减重槽,且在底座的四个角均形成有支撑脚;和
/
或,减重槽的深度大于
15mm。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的外周构造有第一止转面,第一沉头孔的内壁构造有与第一止转面相贴合的第一止转部;和
/
或,第二模块的外周构造有第二止转面,第二沉头孔的内壁构造有与第二止转面相贴合的第二止转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通过锁合件锁合于底座上,第一模块具有与锁合件相适配的锁合孔;和
/
或,第二模块通过锁合件锁合于底座上,第二模块具有与锁合件相适配的锁合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结构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工装,该检测工装用于对双联齿轮的齿形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具有用于检测第一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一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二检测孔,第一检测孔的形状为与第一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相适配的形状,第二检测孔的形状为与第一齿轮的下极限尺寸相适配的形状;工装本体还具有用于检测第二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三检测孔,第三检测孔为与第二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相适配的形状,通过将第三检测孔与第一检测孔同轴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检测孔与第三检测孔组合成可以用于检测双联齿轮的齿形的上极限尺寸的上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工装本体还具有用于检测第二齿轮的下极限尺寸的第四检测孔,第四检测孔的形状为与第二齿轮的下极限尺寸相适配的形状,通过将第四检测孔与第二检测孔同轴设置,可以使得底座上的第二检测孔与第四检测孔组合成可以用于检测双联齿轮的齿形的下极限尺寸的下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检测的双联齿轮能够放入上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内,且不能够放入到下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可以判定双联齿轮的尺寸合格;如果需要检测的双联齿轮不能过放入到上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或者能够放入到下极限尺寸组合检测孔中则判定该双联齿轮尺寸不合格

[001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工装运用双圆同心设计,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检测要素
(
齿形,齿顶圆和齿根圆尺寸
)
叠加一起从而可以同步测量双联齿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形

同心度

齿顶圆和齿根圆是否在合格范围内,从而快速判定双联齿轮是否合格,检测结果快捷有效可靠,检测工作效率高,可以推广到多联齿轮的齿形进行检测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工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工装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工装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
A

A
处的截面图;
[0025]图5为图3中
B

B
处的截面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检测工装,用于对双联齿轮的齿形进行检测,所述双联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一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二检测孔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齿轮的上极限尺寸的第三检测孔以及下极限尺寸的第四检测孔,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三检测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检测孔和所述第四检测孔同轴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均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检测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模块上,所述第四检测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模块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圆,所述第一检测孔的口部构造有第一沉头孔,所述第一模块装设于所述第一沉头孔内;和
/
或,所述第二检测孔的口部构造有第二沉头孔,所述第二模块装设于所述第二沉头孔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具有第一环形配合部,所述第一沉头孔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配合部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配合槽,所述第一环形配合槽环绕所述第一检测孔;和
/
或,所述第二模块具有第二环形配合部,所述第二沉头孔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配合部相适配的第二环形配合槽,所述第二环形配合槽环绕所述第二检测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配合部的内孔为锥形孔;和
/
或,所述第二环形配合部的内孔为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王志华周晓峰郭辉盛罗文源王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