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91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公共交通
和公共交通数据挖掘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融合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常规公交线网功能会产生较大变化,在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同时,也承担了轨道交通客流喂给功能,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对于有效利用城市交通资源,发挥轨道交通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两网在客流

线网匹配和优化调整上并不是简单的“你退我进”和“你主我次”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关系,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方式在线网

服务

设施等方面的协调,使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亟需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融合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0003]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申请号为
CN201911032327.6
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其基于公交轨道站点步行距离评估设施融合水平,基于公交轨道换乘时间评价运营融合水平,基于公交轨道换乘客流强度评价客流融合水平,该方法对两网融合的评估层面考虑较少,没有做到全面有效的评估,评估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0004]亟需一种全面考虑两网融合的评估层面,且能做到全面有效的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水平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评估层面考虑较少,没有做到全面有效评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0007]获取交通基础数据;
[0008]构建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计算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其中,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
A、
准则层
C
和指标层
D

[0009]对所述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值;
[0010]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标准化值确定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
[0011]将每个标准化值和所述标准化值对应的权重得到每个地铁站点在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综合评价得分,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得分的大小确定各个地铁站点的排名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交通基础数据,包括:
[0014]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多源数据匹配关联,再现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过程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交通基础数据包括常规公交
IC
卡数据

常规公交车辆
GPS
数据

常规公交系统运行数据

轨道交通刷卡数据

手机信令数据和调查数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层
A
包括两网融合情况,准则层包括便利性
C1、
可靠性
C2、
可达性
C3、
顺畅性
C4
和舒适性
C5
,所述指标层
D
包括地铁出入口数量
D1、
衔接公交站点数量
D2、
平均换乘距离
D3、
衔接公交线路数量
D4、
衔接公交线路发班数量
D5、
衔接公交线路每班次换乘客运量
D6、
换乘时间
D7、
衔接公交线路可达性
D8、
公交线路引导情况
D9、
无障碍设施情况
D10、
道路设施情况
D11、
道路管理情况
D12、
公交站台面积
D13、
公交站台硬件配置
D14
和换乘环境情况
D15。
[0017]进一步地,所述构建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计算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包括:
[0018]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地铁出入口数量

衔接公交站点数量

平均换乘距离

衔接公交线路数量

衔接公交线路发班数量

衔接公交线路每班次换乘客运量

换乘时间

衔接公交线路可达性

公交线路引导情况

无障碍设施情况

道路设施情况

道路管理情况

公交站台面积

公交站台硬件配置和换乘环境情况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值,包括:
[0020]构建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矩阵,基于所述数据矩阵对所述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值

[0021]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标准化值确定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包括:
[0022]构建所述目标层与所述准则层的第一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矩阵确定所述目标层与所述准则层之间的权重;
[0023]构建便利性准则层与指标层的第二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矩阵确定所述便利性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权重;
[0024]构建可靠性准则层与指标层的第三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第三判断矩阵确定所述可靠性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权重;
[0025]构建顺畅性准则层与指标层的第四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第四判断矩阵确定顺畅性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权重;
[0026]构建舒适性准则层与指标层的第五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第五判断矩阵确定舒适性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权重;
[0027]将各级权重进行汇总,确定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获取交通基础数据;构建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计算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其中,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
A、
准则层
C
和指标层
D
;对所述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标准化值确定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将每个标准化值和所述标准化值对应的权重得到每个地铁站点在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综合评价得分,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得分的大小确定各个地铁站点的排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交通基础数据,包括: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多源数据匹配关联,再现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过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包括常规公交
IC
卡数据

常规公交车辆
GPS
数据

常规公交系统运行数据

轨道交通刷卡数据

手机信令数据和调查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层
A
包括两网融合情况,准则层包括便利性
C1、
可靠性
C2、
可达性
C3、
顺畅性
C4
和舒适性
C5
,所述指标层
D
包括地铁出入口数量
D1、
衔接公交站点数量
D2、
平均换乘距离
D3、
衔接公交线路数量
D4、
衔接公交线路发班数量
D5、
衔接公交线路每班次换乘客运量
D6、
换乘时间
D7、
衔接公交线路可达性
D8、
公交线路引导情况
D9、
无障碍设施情况
D10、
道路设施情况
D11、
道路管理情况
D12、
公交站台面积
D13、
公交站台硬件配置
D14
和换乘环境情况
D15。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的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所述交通基础数据计算轨道

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包括: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地铁出入口数量

衔接公交站点数量

平均换乘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远王昌吴瑞赵向宇谭桂菲
申请(专利权)人:交科院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