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及其管路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683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及其管路的连接装置,包括:前端连接件,被配置为与接口密封连接,前端连接件包括前端本体和与前端本体活动连接的毛细套管;前端本体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毛细套管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中;后端连接件,至少部分设于第一连接腔中,后端连接件密封连接于前端连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及其管路的连接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装置
,特别是涉及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及其管路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微流量分析系统的溶剂量消耗量低

样品需要量低

灵敏度高

分析通量高等优势,其在蛋白分析

基因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

微流量分析系统包括纳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

微流控芯片分析以及微流量分析系统等

在微流量分析系统中,需要通过合适的连接管路在相关设备的部件之间输送液体或气体

微流量分析系统的流量的非常低,使用微流量毛细管作为连接管路,对流路死体积要求高,连接管路上需要设置连接装置以将相关设备之间的微流量毛细管连接

[0003]相关技术中的连接装置通用性差,各组件之间易发生磨损,连接装置中的任一部件损坏都需要将连接装置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降低了连接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导致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死体积

耐压高

便于拆卸的

减小磨损

通用性好的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及其管路的连接装置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流量流体连接系统,采用所述的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析设备/>、
设于所述分析设备的接口以及连接所述分析设备的微流量毛细管;所述分析设备设有分析流道,所述接口设有通路;所述微流量毛细管固定于所述连接装置内,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接口密封连接后,所述微流量毛细管和所述接口的通路相互对接,使得所述微流量毛细管和所述分析流道通过所述通路相互连通

[0006]所述连接系统还包括储液器

输液泵

分离装置

输液泵

分离装置上也设有接口,且输液泵

分离装置之间的流路连接通过微流量毛细管连通,连接装置与微流量毛细管连接后将微流量毛细管安装到各装置的接口上

[0007]所述微流量毛细管穿过前端连接件和后端连接件后,前端连接件通过连接到接口上,接口和微流量毛细管密封连接,使微流量毛细管直接与接口上的通路小孔相连,使分析设备

输液泵

储液器或分离装置的流路与微流量毛细管直接连接,有效减小流路中的死体积,提高系统中分析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前端连接件和后端连接件拧紧后,使接口

连接装置

微流量毛细管三者能紧密结合,确保系统流路在高压状态下也能稳定运行

[0008]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端连接件,被配置为同时与微流量毛细管和所述接口密封连接,所述前端连接件包括前端本体和与所述前端本体活动连接的毛细套管;所述前端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毛细套管能够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中;后端连接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中,所述后端连接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前端连接件

微流量毛细管
穿过连接装置的前端连接件和后端连接件,并依次穿设于后端连接件

前端本体和毛细套管内的贯穿连接腔中;毛细套管与前端本体的活动连接,使得安装微流量毛细管

前端连接件拧入所述接口时,毛细套管不会随前端连接件的转动而转动,减少了由于安装而引起的毛细套管和接口之间的磨损;同时,通过毛细套管与前端本体的活动连接,使得微流量毛细管的拆卸更换更加方便,降低了维修和使用成本,提高了连接装置的整体寿命,且使连接装置可以配合不同规格的微流量毛细管使用,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系统的微流量毛细管路内具有较小的死体积,且管路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方便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本体包括内连接部

外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外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接口的内螺纹连接,所述内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后端连接件的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腔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限位部还设有将所述第二连接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毛细套管包括安装部和本体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中,所述本体部自所述安装部延伸设置,并自所述开口中伸出;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内径

第二连接腔的一部分是前端本体一端通过边缘变形的方式形成限位部所围成的腔体,将毛细套管安装在上述部分的第二连接腔内,在毛细套管可转动的同时,防止前端本体与毛细套管分离,提高连接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后端本体,所述后端本体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中;所述后端本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腔,所述毛细套管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腔,所述微流量毛细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腔

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所述后端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腔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之间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安装腔,所述微流量毛细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腔

所述第三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可形变材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塑料,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前端本体和所述后端本体之间时能够形变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本体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被配置为抵靠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密封部呈锥形,所述密封部的锥角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锥角角度;密封部角度等于第一密封件角度时,密封部能够与第一密封件的外表面想适配以完整贴合,密封部角度大于第一密封件角度时,密封部与第一密封件之间的角度差能够提供给塑料材质的第一密封件进行形变的余量,均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0014]所述密封部能够抵靠第一密封件,且提供给第一密封件形变的作用力

被挤压后发生径向变形,使第三安装腔直径变小,使微流量毛细管与第一密封件紧密贴合

第一密封件形变后能够紧紧抓住微流量毛细管,实验密封,同时增加微流量毛细管与第一密封件之间的摩擦应力,防止微流量毛细管与第一密封件发生相对滑动,提高了连接处的耐受压力,提高了连接装置整体的耐压能力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本体和
/
或毛细套管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被配置为抵靠所述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用于将沿第一方向贯通的微流量毛细管连接至外部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端连接件,被配置为与所述接口密封连接,所述前端连接件包括前端本体和与所述前端本体活动连接的毛细套管;所述前端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毛细套管能够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中;后端连接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中,所述后端连接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前端连接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本体包括内连接部

外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外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接口连接,所述内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后端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腔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限位部还设有将所述第二连接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毛细套管包括安装部和本体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中,所述本体部自所述安装部延伸设置并自所述开口中伸出;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内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后端本体,所述后端本体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中;所述后端本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腔,所述毛细套管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腔,所述微流量毛细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腔

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所述后端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腔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之间密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量流体管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可形变材质
。6.
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攀邓剑军罗雪凤
申请(专利权)人:劢析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