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671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云母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耐火云母带包括中部的云母层,在云母层一侧涂设有第一粘胶剂层,在第一粘胶剂层外侧设置有纤维层,云母层另一侧面涂设有第二粘胶剂层,第二粘胶剂层的外侧设置有无碳性薄膜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云母带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云母带又称耐火云母带,由
(
云母带机
)
制作而成,是一种耐火绝缘材料,按用途可分为
:
电机用云母带

电缆用云母带

按结构分为
:
双面带

单面带

三合一带

双膜带

单膜带等

按云母又可分为
:
合成云母带

金云母带

白云母带

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是一种高性能的云母绝缘制品,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

[0003]耐火云母带是生产耐火电缆的重要材料,主要是由一层玻璃纤维布与一层云母粘合后烘干制成,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云母带常态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适用于各种耐火电线电缆中主要耐火绝缘层

[0004]在制作耐火电缆时,在外侧缠绕耐火云母带,通过耐火云母带起到防火的目的,但是,由于传统的耐火云母带耐火性能不足,在实际缠绕时,需要在表面缠绕多层云母带,进而达到提高耐火性能和耐火等级的目的

但是,在缠绕过程中,由于云母带本身的特性,在缠绕后,会出现相邻层级云母带发生脱离的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耐火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

)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避免了相邻层级的云母带发生脱离的情况,进而保证产品耐火性能的稳定性

[0006](

)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火云母带,包括中部的云母层,在所述云母层一侧涂设有第一粘胶剂层,在所述第一粘胶剂层外侧设置有纤维层,所述云母层远离所述第一粘胶剂层的另一侧面涂设有第二粘胶剂层,所述第二粘胶剂层的外侧设置有无碳性薄膜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粘胶剂层和所述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网层

[0008]优选的,所述网层包括沿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中轴线分隔形成的第一网区和第二网区,所述第一网区和第二网区分别位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网区和第二网区相互连接;所述纤维层靠近所述第一网区的一侧形成向外凸起的凸棱,所述无碳性薄膜层的外侧形成内凹的长槽;所述凸棱

长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缠绕一周后,所述长槽套接于所述凸棱外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网区包括多条平行云母带长度方向的第一长绳和多条垂直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的短绳,所述长绳直径为
0.2

0.5mm
,所述短绳直径为
0.05

0.1mm
;所述长绳向外顶起所述纤维层形成所述凸棱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网区包括呈网格状的细绳,所述细绳的直径为
0.05

0.1mm。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火云母带加工方法,用于加工权利
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耐火云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准备纤维布

云母纸

无碳性薄膜和绳网;
S2、
将树脂胶液和稀释剂混合,调制出胶含量为
19


25
%的胶溶剂;
S3、
向纤维布的一侧面喷涂胶溶剂,在喷涂胶熔剂之后,在喷涂的胶溶剂上侧铺设绳网,二次喷涂胶溶剂,形成第一粘胶剂层;
S4、
在第一粘胶剂层上侧铺设云母纸,在云母纸外侧喷涂胶熔剂,在之后在喷涂的胶熔剂上侧铺设无碳性薄膜;
S4、
通过复合机进行复合,并通过烘干箱进行第一次烘干;
S5、
通过相应的模具进行压合,在无碳性薄膜层一侧成型长槽,在另一侧成型凸棱

[0012]S5、
进行二次烘干

[0013]优选的,在步骤
S4
中,在第一次烘干时的烘干温度为
70

80
摄氏度

[0014]优选的,所述二次烘干总时长为7‑
10
分钟,包括初始烘干阶段

中间烘干阶段和降温阶段;所述初始烘干阶段的烘干时间为1‑2分钟,初始烘干阶段的烘干温度为
70

80
摄氏度;所述中间烘干阶段的烘干时间为4‑6分钟,所述中间烘干阶段的烘干温度为
120

140
摄氏度

[0015](

)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火云母带及加工方法,通过设置于第一粘胶剂层内的网层,在成型云母带时,在云母带靠近第一网区的一侧成型凸棱,在云母带靠近第二网区的另一侧成型长槽,当缠绕于电缆外侧相互搭接时,相邻层级的云母带形成二分之一搭接的关系,在搭接后由于有长槽和凸棱的限位效果,避免了相邻层级的云母带发生脱离的情况,进而保证产品耐火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火云母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火云母带中突出网层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火云母带中突出相邻层级云母带搭接时的状态图

[0017]附图中标记:
100、
云母层;
200、
第一粘胶剂层;
300、
纤维层;
310、
凸棱;
400、
第二粘胶剂层;
500、
无碳性薄膜层;
510、
长槽;
600、
网层;
610、
第一网区;
611、
第一长绳;
612、
短绳;
620、
第二网区;
621、
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火云母带,参见图1‑
图3,包括中部的云母层
100
,在云母层
100
一侧涂设有第一粘胶剂层
200
,在第一粘胶剂层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耐火云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的云母层(
100
),在所述云母层(
100
)一侧涂设有第一粘胶剂层(
200
),在所述第一粘胶剂层(
200
)外侧设置有纤维层(
300
),所述云母层(
100
)远离所述第一粘胶剂层(
200
)的另一侧面涂设有第二粘胶剂层(
400
),所述第二粘胶剂层(
400
)的外侧设置有无碳性薄膜层(
5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云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剂层(
200
)和所述纤维层(
300
)之间设置有网层(
60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火云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层(
600
)包括沿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中轴线分隔形成的第一网区(
610
)和第二网区(
620
);所述第一网区(
610
)和第二网区(
620
)分别位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网区(
610
)和第二网区(
620
)相互连接;所述纤维层(
300
)靠近所述第一网区(
610
)的一侧形成向外凸起的凸棱(
310
);所述无碳性薄膜层(
500
)的外侧形成内凹的长槽(
510
);所述凸棱(
310


长槽(
510
)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缠绕一周后,所述长槽(
510
)套接于所述凸棱(
310
)外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火云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区(
610
)包括多条平行云母带长度方向的第一长绳(
611
)和多条垂直所述云母带长度方向的短绳(
612
),所述长绳直径为
0.2

0.5mm
,所述短绳(
612
)直径为
0.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新奇特扬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