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模块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41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6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有一种加湿模块,该加湿模块包括:模块外壳,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盖和下壳体,顶盖和下壳体共同围设出前后两侧敞口并构成加湿风道的容纳腔;湿帘,设于容纳腔中且覆盖加湿风道的至少部分风道面,以对流经加湿风道的气流进行加湿;其中,顶盖和下壳体拆卸分离状态下,湿帘可经由顶盖侧进行取放。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加湿模块的模块外壳设计为可拆卸式的顶盖和下壳体的结构形式,并且将湿帘构造为可从顶盖侧移入/移出的装配形式;这样在需要对湿帘进行更换、维护等操作时可以较为快捷方便的将湿帘从模块外壳中取出。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空调器。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空调器。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模块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例如涉及一种加湿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代家居环境而言,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用户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而空调器是目前实现室内温湿度调节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能够通过运行制冷、制热和除湿等预置功能,使室内环境温湿度在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都能够保持在用户体感舒适的范围内。但在空调器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影响舒适性的问题,例如空调器在冬季工况运行制热功能时,室内温度逐渐提高,但室内湿度却往往比较低,用户长时间待在室内会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不适感觉。
[0003]基于上述情况,相关空调企业还针对空调器设计有一种单体式的加湿模块,该加湿模块可单独的加装在空调器的进风口或回风口处,以通过该加湿模块对流经空调器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改善室内环境的低湿状况。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加湿模块一般是采用湿膜、湿布等部件浸润净水来对流经其的气流加湿,但由于湿膜、湿布等部件自身的气流空隙较小、以及水对灰尘的吸附作用等因素影响,长期使用后湿膜、湿布等部件上会粘附较多的灰尘,变的较为脏污,继续使用反而会污染室内空气、不利于用户的健康;但相关技术中的加湿模块的湿膜、湿布等部件往往无法更换或者更换操作极为繁琐,这就限制了该单体式加湿模块的使用寿命。
[000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加湿模块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湿模块中的加湿部件无法更换或者更换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9]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模块,包括:
[0010]模块外壳,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盖和下壳体,顶盖和下壳体共同围设出前后两侧敞口并构成加湿风道的容纳腔;
[0011]湿帘,设于容纳腔中且覆盖加湿风道的至少部分风道面,以对流经加湿风道的气流进行加湿;
[0012]其中,顶盖和下壳体拆卸分离状态下,湿帘可经由顶盖侧进行取放。
[00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顶盖和下壳体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其中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顶盖和下壳体中的其中一个的对接侧缘上的卡凸,以及设于顶盖和下壳体中的
另一个的对接侧缘上的卡槽。
[00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顶盖的对接侧缘形成有弹性形变板,卡凸或卡槽设于弹性形变板上;
[0015]其中弹性形变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能够形成供卡凸和卡槽脱离卡持配合的活动空间。
[00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湿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湿帘供水的泵水组件,其设于容纳腔中且位于湿帘顶部与顶盖之间的位置;
[0017]在顶盖和下壳体拆卸分离状态下,泵水组件可经由顶盖侧进行取放。
[001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泵水组件包括:
[0019]安装板,夹设于顶盖和下壳体之间,安装板上形成有泵体安装槽;
[0020]驱动泵,设置于泵体安装槽中;
[0021]引水管,其出水管端连接于驱动泵的泵入口、吸水管端向下延伸至下壳体所构造的容水槽中。
[002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湿帘的顶部被构造接水槽结构,驱动泵的泵出口朝向接水槽,接水槽的槽底沿纵向间隔形成有多个供水流向湿帘的渗水孔。
[002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湿帘采用吸水性材料制成;
[0024]下壳体的底部构造有容水槽,湿帘的底边高度不高于容水槽的槽缘高度,以使湿帘可被容水槽内的液面浸没且进行吸水。
[002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湿模块还包括水槽盖板,其盖设于容水槽的敞口,以遮挡容水槽外露的液面。
[002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下壳体的侧部设有水箱安装座,水箱安装座与容水槽的水路相连通;
[0027]加湿模块还包括水箱,其箱体沿下壳体的侧部纵向延伸成型,水箱可拆卸地设于水箱安装座。
[0028]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模块,空调主体包括回风口,加湿模块设于回风口处。
[002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模块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30]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加湿模块的模块外壳设计为可拆卸式的顶盖和下壳体的结构形式,并且将湿帘构造为可从顶盖侧移入/移出的装配形式;这样,在需要对湿帘进行更换、维护等操作时可以较为快捷方便的将湿帘从模块外壳中取出。
[003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33]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与湿帘装配后的截面示意图;
[0038]图5a是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0]图7a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7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2]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的示意图;
[0043]图8a是图8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9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湿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9a是图9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6]图10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泵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8]附图标记:
[0049]100、模块外壳;
[0050]110、顶盖;111、卡凸;112、弹性形变板;113、弹性线槽;
[0051]120、下壳体;121、装配挡边;1211、第一挡条;1212、第二挡条;122、定位凸块;123、容水槽;124、水槽盖板;125、卡槽;126、水箱安装座;
[0052]130、敞口;
[0053]200、湿帘;210、接水槽;220、渗水孔;
[0054]300、泵水组件;310、安装板;311、泵体安装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外壳(100),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10)和下壳体(120),顶盖(110)和下壳体(120)共同围设出前后两侧敞口(130)并构成加湿风道的容纳腔;湿帘(200),设于容纳腔中且覆盖加湿风道的至少部分风道面,以对流经加湿风道的气流进行加湿;其中,顶盖(110)和下壳体(120)拆卸分离状态下,湿帘(200)可经由顶盖侧进行取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顶盖(110)和下壳体(120)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其中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顶盖(110)和下壳体(120)中的其中一个的对接侧缘上的卡凸(111),以及设于顶盖(110)和下壳体(120)中的另一个的对接侧缘上的卡槽(1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顶盖(110)的对接侧缘形成有弹性形变板(112),卡凸(111)或卡槽(125)设于弹性形变板(112)上;其中弹性形变板(11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能够形成供卡凸(111)和卡槽(125)脱离卡持配合的活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加湿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湿帘(200)供水的泵水组件(300),其设于容纳腔中且位于湿帘(200)顶部与顶盖(110)之间的位置;在顶盖(110)和下壳体(120)拆卸分离状态下,泵水组件(300)可经由顶盖侧进行取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泵水组件(300)包括:安装板(310),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军张展刘德昌张振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