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19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5
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抑制电气部件盒内的发热部件温度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风扇组件工作时在壳体内形成主气流,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电气部件盒具有与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中,在第一板部的与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或者其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壳体的与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的气流以及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的气流,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其将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气流,所述电气部件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CN212901740U
[0004]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为了对所述风扇组件进行控制,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通常设置有包括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电路板,不过,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发热量通常较大,而所述电气部件盒大致呈密封状态,因此,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温度容易变得过高而影响其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抑制电气部件盒内的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所述电气部件盒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中,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和/或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所述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所述第一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所述第二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所述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0007]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与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和/或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壳体的与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第二散热气流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因此,能利用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对电气部件盒的内部进行充分散热,特别是针对电路板上设有的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例如驱动风扇组件的驱动部件)进行充分散热,避免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发热而造成的电气安全风险;并且,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因此,
能使从外部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散热气流分散,有助于降低电气部件盒内部整体的温度。
[0008]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空开间隙,所述第一散热气流和所述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所述间隙而从所述散热孔流出所述电气部件盒。
[0009]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电路板与第一板部空开间隙,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间隙而从散热孔流出电气部件盒,有助于通过转弯的散热气流将电路板的热量带走。
[0010]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
[0011]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因此,有助于避免传感器组件的热量扩散到电气部件盒的其它区域而造成影响,并确保传感器组件检测气流的参数精准性。
[0012]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远离所述散热孔的角部。
[0013]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且设置在第一板部的远离散热孔的角部,因此,更有助于避免传感器组件的热量扩散到电气部件盒的其它区域而造成影响,并确保传感器组件检测气流的参数精准性。
[0014]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马达,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散热孔及所述马达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
[001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马达,传感器组件与散热孔及马达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因此,能有效地避免散热孔及马达的热负荷对传感器组件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0016]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相对于所述电路板位于与所述散热孔相反的一侧。
[0017]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相对于电路板位于与散热孔相反的一侧,因此,容易形成贯穿电气部件盒的散热气流,并利用散热气流对电路板的正反面同时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抑制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0018]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设置于与所述散热孔不同的高度。
[0019]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设置于与散热孔不同的高度,因此,容易使散热气流流经电气部件盒的内部的整体,进一步降低电路板以及电气部件盒内部的温度。
[0020]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
[0021]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因此,有助于避免配线等相互干扰。
[0022]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导风件将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电路板隔开,所述导风件的一侧通过卡扣固定,另一侧通过螺丝固定。
[0023]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导风件将第一接线孔与电路板隔开,因此,导风件在发挥引导散热气流的作用的同时,还能避免接线作业时触碰到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确保安全性;并且,导风件的一侧通过卡扣固定,另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因此,能方便且牢固地将导风件固定到电气部件盒内。
[0024]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所述散热孔的方式设置有檐部。
[002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散热孔的方式设置有檐部,因此,能防止水从散热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而导致电气部件盒内的元器件出现故障。
[0026]此外,在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第二导风件,该第二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二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0027]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第二导风件,该第二导风件将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第二散热气流朝向远离第一接线孔的方向引导,因此,能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所述电气部件盒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或者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所述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所述第一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所述第二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所述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空开间隙,所述第一散热气流和所述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所述间隙而从所述散热孔流出所述电气部件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乐祯陈祖响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