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99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包括基座部、过滤部、进水管、抽吸部和第一推送部;过滤部设置于基座部内侧,过滤部用于过滤藻类;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于过滤部,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于基座部的外侧;抽吸部连通于过滤部,抽吸部用于将过滤部内部的水抽至过滤部外部;第一推送部设置于基座部外侧,第一推送部用于将远离进水管第二端的藻类推向所述进水管第二端。本申请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推送部,将原本远离进水管的藻类推送至进水管附近以被进水管吸入,扩大了除藻范围,提高了除藻效率。提高了除藻效率。提高了除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沉池是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的总称。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沉池容易滋生藻类,而藻类是不能进入污水处理设备的,容易使污水处理装备受到损伤,因此需要使用除藻设备处理二沉池内部的藻类。
[0003]专利CN202220140480.1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堰加盖除藻装置,该方案提出了“箱体的中部上端活动设置有滤筒,且滤筒的顶端活动贯穿箱体的顶端内壁中部,滤筒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且顶盖的中部固定贯穿设置有注水管,顶盖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把手,滤筒的底部设置有转板,且滤筒的底端与转板的顶端贴合连接”,该方案的除藻装置仅依靠顶部的开口对含有水藻的污水进行吸收,具有吸收的范围小、除藻耗时长以及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优化了整体的结构,实现快速收集和除藻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具有除藻范围大、效率高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其包含:
[0006]基座部;
[0007]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内侧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用于过滤藻类;
[0008]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滤部,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基座部的外侧,所述进水管用于将所述基座部外侧含藻类的水引入所述过滤部以过滤水中的藻类;
[0009]抽吸部,所述抽吸部连通于所述过滤部,所述抽吸部用于将所述过滤部内部的水抽至所述过滤部外部;
[0010]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外侧的第一推送部,所述第一推送部用于将远离所述进水管第二端的藻类推向所述进水管第二端。
[0011]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基座部外侧设置第一推送部,第一推送部将水面上远离进水管的藻类推向进水管,使得原本进水管抽吸不到区域的藻类也能被吸入进水管,扩大了除藻范围,提高了除藻效率。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推送部包括驱动部件、回转轴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回转轴驱动所述转动部件绕所述回转轴转动,所述转动部件远离所述回转轴的一端用于在水面相对所述进水管第二端的转动。
[001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绕回转轴转动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远离进水管的藻类拨动至进水管,转动部件结构简单可靠。
[0014]较佳地,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推动杆和浮力部,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轴,所述浮力部连接于所述推动杆且设置于所述推动杆和所述基座部之间。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推动杆的下方设置浮力部,确保推动杆能始终保持漂浮在水面上的状态,确保推动杆在转动过程中能推动漂浮在水面的藻类。
[0016]较佳地,所述浮力部具有几个提供不同大小浮力的档位。
[0017]在本方案中,通过给浮力部设置几个不同浮力的档位,根据所处的水体密度等情况改变浮力大小,以确保推动杆能漂浮在水面以推动漂浮在水面的藻类。
[0018]较佳地,所述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还包括和所述第一推送部结构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二推送部,所述第二推送部连接于所述基座部,所述第二推送部和所述第一推送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的周围。
[0019]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推送部,第一推送部和第二推送部将进水管两侧的藻类均推送至进水管,进一步扩大除藻范围,提高除藻效率。
[0020]较佳地,所述过滤部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部,所述收集箱上设有第一连接滑块,在基座部上设有和所述第一连接滑块对应的第一滑槽。
[0021]在本方案中,在收集箱和基座部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滑块和第一滑槽,当收集箱中的藻类收集满后,便于将收集箱从基座部中拆出以清除收集箱中的藻类。
[0022]较佳地,所述收集箱上还设有第二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滑块相对设置于所述收集箱的两侧,所述基座部上设有和所述第二连接滑块对应的第二滑槽。
[002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滑块和第二滑槽,在将收集箱从基座部中拆出时两侧的第一连接滑块和第二连接滑块能够同时受力,使得受力更平衡。
[0024]较佳地,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设有能容纳藻类流过的过滤网板。
[002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进水管的第二端设置过滤网板,避免水面的其他垃圾进入进水管中导致收集箱堵塞等问题出现。
[0026]较佳地,所述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还包括行走部,所述行走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部,所述行走部用于推动所述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在水中游走。
[002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行走部,使得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能够在水中自动行走,进一步扩大除藻范围,提高除藻效率。
[0028]较佳地,所述行走部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第二驱动电机和螺旋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螺旋桨并驱动所述螺旋桨转动。
[0029]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申请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推送部,将原本远离进水管的藻类推送至进水管附近以被进水管吸入,扩大了除藻范围,提高了除藻效率。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的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的进水管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10
[0037]基座部110
[0038]过滤部120
[0039]收集箱121
[0040]第一连接滑块122
[0041]第一滑槽123
[0042]进水管130
[0043]过滤网板131
[0044]抽吸部140
[0045]第一推送部150
[0046]驱动部件151
[0047]回转轴152
[0048]转动部件153
[0049]推动杆154
[0050]浮力部155
[0051]第二推送部160
[0052]行走部170
[0053]第二驱动电机171
[0054]螺旋桨172
[0055]安装座180
[0056]限位卡槽181
[0057]通水孔182
[0058]密封圈183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附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予以详细说明。
[0060]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包括:基座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内侧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用于过滤藻类;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滤部,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基座部的外侧,所述进水管用于将所述基座部外侧含藻类的水引入所述过滤部以过滤水中的藻类;抽吸部,所述抽吸部连通于所述过滤部,所述抽吸部用于将所述过滤部内部的水抽至所述过滤部外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外侧的第一推送部,所述第一推送部用于将远离所述进水管第二端的藻类推向所述进水管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送部包括驱动部件、回转轴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回转轴驱动所述转动部件绕所述回转轴转动,所述转动部件远离所述回转轴的一端用于在水面相对所述进水管第二端的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推动杆和浮力部,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轴,所述浮力部连接于所述推动杆且设置于所述推动杆和所述基座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沉池出水堰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部具有几个提供不同大小浮力的档位。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宁杜平唐乾王世迁吴成孙瑞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