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及电池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及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电芯普遍存在单一的连接方式,即并联或串联。即在多块电芯组成的电路里,电芯往往先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一组电池组,再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形成更大的组成电路。
[0003]但是,如果电池组采用串联连接的方式,则串联电路无法提升总电池容量,而如果采用并联连接的方式,虽然可以提升电池容量,但电池充电时则需要非常大的电流,过大的电流会增加充电器的负担,也会提升工作温度,对现有的充电工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及电池装置,用于实现电池组的串并联切换。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所述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包括:
[0006]固定部件,包括串联连接件、并联连接件以及多个电极连接件,所述多个电极连接件为用于与电池组连接的n对电极连接件;
[0007]转轴,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包括:固定部件,包括串联连接件、并联连接件以及多个电极连接件,所述多个电极连接件为用于与电池组连接的n对电极连接件;转轴,设置为可转动,所述转轴包括转轴主体及在所述转轴主体上设置的串联导电部和并联导电部;其中,所述多个电极连接件沿轴向间隔排列,在所述转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极连接件通过所述串联导电部与所述串联连接件电连接,以将所述电池组串联,在所述转轴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极连接件通过所述并联导电部与所述并联连接件电连接,以将所述电池组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对电极连接件的正负极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交错布置;其中,所述串联导电部包括沿轴向间隔布置的n
‑
1个中间导电部以及在n
‑
1个中间导电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串联连接件包括串联正极连接件和串联负极连接件;其中,每个所述中间导电部对应于相邻的两对电极连接件中相互靠近的两个电极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件中的位于两端的电极连接件;在所述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每个所述中间导电部与对应的两个电极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串联正极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对应的电极连接件连接,以及所述串联负极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对应的电极连接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正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串联导电部接触的串联正极接触部和与所述串联正极接触部连接的串联正极引出部;所述串联负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串联导电部接触的串联负极接触部和与所述串联负极接触部连接的串联负极引出部;其中,所述串联正极接触部和所述串联负极接触部均为能够弹性抵压在所述串联导电部上的弹性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连接件包括并联正极连接件和并联负极连接件;所述并联导电部包括与多个所述电极连接件一一对应的导电部;在所述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并联正极连接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梓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