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剪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96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剪刀,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剪刀头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动力源,所述剪刀头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头壳、固定于所述头壳上的托臂及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动刀头,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动刀头相对于所述托臂转动;所述剪刀头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下压臂,所述下压臂位于所述动刀头的远离所述托臂的一侧且跟随所述动刀头一起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管飞溅且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管飞溅且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管飞溅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剪刀
[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管飞溅效果的电剪刀。
[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管在安装时常常需要根据实际尺寸进行切割和连接,PVC管剪切是管道安装中常见的安装步骤,因此一款方便好用的PVC管电剪刀非常实用。现有电剪刀在剪切PVC管时,较小的剪切料容易发生飞溅而对操作者及周边人员造成伤害。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欧洲专利技术专利第EP2734345B1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机电工具,其在工作头上设置用于夹持电缆的定位锁紧装置,该定位锁紧装置在使用时需要手动拉开,在放入电缆之后松开定位锁紧装置,定位锁紧装置在弹簧的驱动下复位锁紧电缆。这种手动拉开定位锁紧装置的方式给使用带来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0004]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剪刀,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管飞溅的操作简单的电剪刀。
[0006]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剪刀,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剪刀头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动力源,所述剪刀头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头壳、固定于所述头壳上的托臂及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动刀头,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动刀头相对于所述托臂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头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下压臂,所述下压臂位于所述动刀头的远离所述托臂的一侧且跟随所述动刀头一起转动。
[0007]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压臂具有朝向所述托臂转动的趋势。
[000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压臂与所述头壳之间设有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驱动所述下压臂朝向所述托臂转动。
[000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扭簧。
[00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托臂设有朝向动刀头开口的第一弧形部,所述下压臂设有朝向所述托臂开口的第二弧形部。
[00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压臂的垂直于所述动刀头切割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托臂的宽度。
[0012]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压臂包括连接于所述头壳上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下压板,所述下压臂通过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头壳转动。
[0013]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基座设有位于两个所述下压板之间的槽,所述槽用于接收部分所述动刀头。
[0014]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动刀头远离所述托臂时,所述动刀头部分容纳于所述槽内且抵推所述下压臂远离所述托臂。
[0015]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压臂还包括供所述动刀头穿过的缝隙,所述缝隙位于两个所述下压板之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电剪刀的头壳上设置下压臂,通过下压臂来遮挡剪切下来往上飞溅的管件,能够保护操作者及周边人员安全;且下压臂可以跟随动刀头转动,无需人工手动打开,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剪刀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电剪刀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电剪刀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2]100、电剪刀;110、机壳;120、头壳;130、托臂;131、第一弧形部;140、动刀头;150、下压臂;151、第二弧形部;152、基座;153、下压板;154、连接臂;155、枢轴;156、槽;157、缝隙;160、弹性复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0023]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电剪刀100,该电剪刀100用于剪切PVC管等管件。通常地,电剪刀100包括机壳110、设于机壳110上的剪刀头和设于机壳110内的动力源(未图示),剪刀头包括设于机壳110上的头壳120、固定于头壳120上的托臂130及活动设于头壳120上的动刀头140,动力源驱动动刀头140相对于托臂130转动。
[0025]为防止电剪刀100在剪切管件时较小的管件飞溅而对操作者和周围人员造成伤害,本技术在头壳120上活动设有跟随动刀头140转动的下压臂150,下压臂150位于动刀头140的远离托臂130的一侧。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下压臂150具有朝向托臂130转动的趋势。由于下压臂150设于动刀头140的远离托臂130的一侧,动刀头140打开时,可以向外推动下压臂150跟随动刀头140一起打开,而在动刀头140闭合时,为实现下压臂150跟随动刀头140一起闭合,就需要使下压臂150具有朝向托臂130转动的趋势。
[0027]具体地,下压臂150与头壳120之间设有弹性复位机构160,弹性复位机构160驱动下压臂150朝向托臂130转动。即,当动刀头140闭合时,弹性复位机构160驱动下压臂150跟随动刀头140一起闭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机构160可以为扭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复位机构160还可以为片簧等。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托臂130上设有朝向动刀头140开口的第一弧形部131,第一弧形部131的弧形轮廓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管件外轮廓相适应,使得管件被放置在托臂130上时可以被第一弧形部131限位,防止管件在被剪切时沿着动刀头140的长度方向移动,方便对管件进行剪切。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管件移动,在下压臂150上设有朝向动刀头140开口的第二弧形部151,第二弧形部151的弧形轮廓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管件外轮廓相适应,并且第一弧形部131位于第二弧形部151转动的圆弧路径上,这样在下压臂150跟随动刀片闭合时,第一弧形部131与第二弧形部151可以配合从管件的两侧对管件进行限位。
[0030]在本实施例中,下压臂150的宽度大于等于托臂130的宽度。为有效防止管件向上飞溅,下压臂150的宽度宜不小于托臂130的宽度,这样能够确保下压臂150具有较好的遮挡效果。
[0031]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压臂150包括基座152和设于基座152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下压板153,下压臂150经基座152设于头壳120上。具体地,基座152上设有两个连接臂154,连接臂154经枢轴155连接到头壳120上,扭簧套设在枢轴155上并位于基座152和头壳120之间。
[003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52上设有槽156,槽156用于接收部分动刀头140。动刀头140上远离托臂130的一侧边缘卡入槽156中。一方面,槽156可以起到对动刀头140限位的作用,防止动刀头140在剪切管件时在枢轴155方向上晃动;另一方面,槽156可以起到延时打开下压臂1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剪刀,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剪刀头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动力源,所述剪刀头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头壳、固定于所述头壳上的托臂及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动刀头,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动刀头相对于所述托臂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头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头壳上的下压臂,所述下压臂位于所述动刀头的远离所述托臂的一侧且跟随所述动刀头一起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臂具有朝向所述托臂转动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臂与所述头壳之间设有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驱动所述下压臂朝向所述托臂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扭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设有朝向动刀头开口的第一弧形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书荣李芳施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