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479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属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地下厂房洞群、内通风洞群、集送风装置、外通风洞群和尾水调压室,所述地下厂房洞群包括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所述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的其中一端通过外供风洞群连通,且尾闸洞和主变洞的另一端通过内通风洞群连通,所述外通风洞群与主副厂房洞和所述尾水调压室连通,所述集送风装置与内通风洞群、外通风洞群和主副厂房洞连通。内通风洞群连通尾闸洞和主变洞,促进尾闸洞和主变洞内部空气流通,集送风装置加快了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内部空气更新、循环速度,显著提高了地下厂房洞群的通风效果和通风质量。风质量。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属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


技术介绍

[0002]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中,通风效果及通风质量对厂房施工及运营至关重要,事关整个发电系统,而通风系统布置应以因地制宜、资源整合、节省投资、方便施工为原则,进行综合布置。
[0003]公开号为CN21739972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力发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它包括连通地面和主副厂房洞的通风兼安全洞,和为主变洞排风的主变排风洞,所述通风兼安全洞内部分的修建防火墙,所述防火墙将通风兼安全洞分隔出用于排风的第一洞体,所述第一洞体将主副厂房洞、主变排风洞、排风竖井下平洞与排风竖井连通。利用防火墙分割,将通风兼安全洞结合排风竖井作为主副厂房洞、主变洞的事故排烟排风通道,不需分别为主副厂房洞、主变洞开挖通风洞,减少了抽蓄工程地下辅助隧洞的洞口数量,减少了辅助隧洞总长度,一定程度节省了工程投资及工期。
[0004]但是,在该通风系统中,地下厂房主要采用被动进风和排风的方式进行通风,导致地下厂房内部空气更新缓慢,其通风效果和通风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包括地下厂房洞群、内通风洞群、集送风装置、外通风洞群和尾水调压室,所述地下厂房洞群包括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所述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的其中一端通过外供风洞群连通,且尾闸洞和主变洞的另一端通过内通风洞群连通,所述外通风洞群与主副厂房洞和所述尾水调压室连通,所述集送风装置与内通风洞群、外通风洞群和主副厂房洞连通。
[0008]所述外供风洞群包括进场交通洞,进场交通洞的一端与主副厂房洞连通,且进场交通洞通过主变顶部施工支洞与主变洞连通,通过尾闸顶部施工支洞与尾闸洞连通。
[0009]所述进场交通洞的一侧布置有开关站。
[0010]所述内通风洞群包括通风竖井,且通风竖井通过主变通风洞与主变洞连通,通过尾闸通风洞与尾闸洞连通。
[0011]所述外通风洞群包括通风兼安全洞,通风兼安全洞的一端与主副厂房洞连通,且通风兼安全洞通过尾调通风洞与尾水调压室连通。
[0012]所述集送风装置包括集风机构和送风机构,集风机构的进风口通过第一集风洞与内通风洞群连通,通过第二集风洞和第三集风洞与外通风洞群连通,集风机构的排风口通过送风洞与主副厂房洞连通,送风机构设在送风洞上靠近集风机构的位置。
[0013]所述集风机构包括滤后集风箱和滤前集风箱,滤前集风箱通过通风过滤器与滤后集风箱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外供风洞群作为地下厂房洞群的进风通道,外通风洞群作为主副厂房洞和尾水调压室的排风通道,内通风洞群连通尾闸洞和主变洞,促进尾闸洞和主变洞内部空气流通,集送风装置与内通风洞群、外通风洞群和主副厂房洞连通,加快了尾闸洞、主变洞和主副厂房洞内部空气更新、循环速度,显著提高了地下厂房洞群的通风效果和通风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施工流程图。
[0017]图中:1

地下厂房洞群,11

尾闸洞,12

主变洞,13

主副厂房洞,2

内通风洞群,21

主变通风洞,22

通风竖井,23

尾闸通风洞,3

集送风装置,31

集风机构,311

滤后集风箱,312

通风过滤器,313

滤前集风箱,32

送风机构,33

第一集风洞,34

第二集风洞,35

第三集风洞,4

外通风洞群,41

尾调通风洞,42

通风兼安全洞,5

进场交通洞,6

开关站,7

主变顶部施工支洞,8

尾闸顶部施工支洞,9

尾水调压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包括地下厂房洞群1、内通风洞群2、集送风装置3、外通风洞群4和尾水调压室9,所述地下厂房洞群1包括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所述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的其中一端通过外供风洞群连通,且尾闸洞11和主变洞12的另一端通过内通风洞群2连通,所述外通风洞群4与主副厂房洞13和所述尾水调压室9连通,所述集送风装置3与内通风洞群2、外通风洞群4和主副厂房洞13连通。在使用时,外供风洞群作为地下厂房洞群1的进风通道,外通风洞群4作为主副厂房洞13和尾水调压室9的排风通道,内通风洞群2连通尾闸洞11和主变洞12,促进尾闸洞11和主变洞12内部空气流通,集送风装置3与内通风洞群2、外通风洞群4和主副厂房洞13连通,加快了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内部空气更新、循环速度,显著提高了地下厂房洞群1的通风效果和通风质量。主副厂房洞13、主变洞12、尾闸洞11的尺寸、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值,此处不做限制。
[0020]所述外供风洞群包括进场交通洞5,进场交通洞5的一端与主副厂房洞13连通,且进场交通洞5通过主变顶部施工支洞7与主变洞12连通,通过尾闸顶部施工支洞8与尾闸洞11连通。便于通过进场交通洞5开挖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进场交通洞5的形状为城门洞形,断面尺寸为8m
×
9m(宽
×
高)。主变顶部施工支洞7与尾闸顶部施工支洞8采用城门洞形,断面尺寸7.0m
×
6.0m(宽
×
高)
[0021]所述进场交通洞5的一侧布置有开关站6。
[0022]所述内通风洞群2包括通风竖井22,且通风竖井22通过主变通风洞21与主变洞12连通,通过尾闸通风洞23与尾闸洞11连通。在使用时,通风竖井22并未与地面连通。主变通风洞21、通风竖井22和尾闸通风洞23采用圆形断面,断面直径为4m~5m。
[0023]所述外通风洞群4包括通风兼安全洞42,通风兼安全洞42的一端与主副厂房洞13连通,且通风兼安全洞42通过尾调通风洞41与尾水调压室9连通。尾调通风洞41和通风兼安全洞42采用城门洞形,其中通风兼安全洞42断面尺寸为7.5m
×
6.5m(宽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厂房洞群(1)、内通风洞群(2)、集送风装置(3)、外通风洞群(4)和尾水调压室(9),所述地下厂房洞群(1)包括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所述尾闸洞(11)、主变洞(12)和主副厂房洞(13)的其中一端通过外供风洞群连通,且尾闸洞(11)和主变洞(12)的另一端通过内通风洞群(2)连通,所述外通风洞群(4)与主副厂房洞(13)和所述尾水调压室(9)连通,所述集送风装置(3)与内通风洞群(2)、外通风洞群(4)和主副厂房洞(1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供风洞群包括进场交通洞(5),进场交通洞(5)的一端与主副厂房洞(13)连通,且进场交通洞(5)通过主变顶部施工支洞(7)与主变洞(12)连通,通过尾闸顶部施工支洞(8)与尾闸洞(11)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场交通洞(5)的一侧布置有开关站(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永虎申林辉黄帮有陈建新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贵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