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型梭织坯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489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菌型梭织坯布,涉及坯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耐磨层和抗菌层,抗菌层靠近耐磨层的一侧朝向远离耐磨层凹陷形成若干放置槽,放置槽内填充有若干苎麻纱线,抗菌层远离耐磨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保护条,保护条的耐磨性优于抗菌层的耐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苎麻纤维,苎麻纤维的抗菌性好,并且苎麻纤维的透气性好,能够加快抗菌层上汗液的蒸发速度,保持抗菌层的干爽达到减少细菌滋生的目的。抗菌层的干爽达到减少细菌滋生的目的。抗菌层的干爽达到减少细菌滋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型梭织坯布


[0001]本技术涉及坯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抗菌型梭织坯布。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使得涤纶坯布牢固、挺括、不易变形。
[0003]公开号CN211195169U公开了一种抗菌坐垫面料,其技术要点为: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内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包括抗菌层,抗菌层包括纤维束,纤维束包括竹炭纤维和氨纶纤维,竹炭纤维和氨纶纤维相互螺旋缠绕,外层包括防污层和防虫层。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填充竹炭纤维和氨纶纤维来提高面料的抗菌效果以及弹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料在长时间的按压后填充的竹炭纤维和氨纶纤维会被挤压变形导致其效果下降,影响面料的使用寿命,因而设置结构解决抗菌面料挤压后影响其抗菌效果的稳定。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菌型梭织坯布。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菌型梭织坯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耐磨层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靠近耐磨层的一侧向背离耐磨层的一侧凹陷形成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填充有若干苎麻纱线,所述抗菌层远离耐磨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保护条,所述保护条的耐磨性优于抗菌层的耐磨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远离耐磨层的一侧突出形成有与放置槽对应设置的凸起,所述保护条的高度大于凸起的高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抗菌透气纱线和若干耐磨纱线,所述耐磨纱线的直径大于抗菌透气纱线的直径。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透气纱线通过若干苎麻纤维加捻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线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的外包线,所述纱芯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线通过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线设置为涤纶纱线。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通过涤纶纱线和锦纶纱线编织而成。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设置为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利用苎麻纱线的抗菌效果加强面料的抗菌性,提高面料的卫生安全性,保护条的
耐磨性好,利用保护条实现对抗菌层的保护,避免面料在使用过程中抗菌层发生磨损造成破裂影响抗菌层的正常使用,提高面料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抗菌透气纱线的切片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耐磨纱线的切片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斜纹组织图。
[0021]图中:1、耐磨层;2、抗菌层;3、放置槽;4、凸起;5、抗菌透气纱线;6、耐磨纱线;7、苎麻纤维;8、涤纶纤维;9、锦纶纤维;10、保护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该抗菌型梭织坯布,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耐磨层1和抗菌层2,耐磨层1和抗菌层2双层的设置增加了面料的厚度,使得面料的使用更加稳定,同时利用耐磨层1实现对抗菌层2的保护,延长抗菌层2的抗菌效果,抗菌层2靠近耐磨层1的一侧向背离耐磨层1的一侧凹陷形成若干放置槽3,放置槽3内填充有若干苎麻纱线,放置槽3为苎麻纱线的存储提供了空间,利用苎麻纱线的抗菌效果加强面料的抗菌性,提高面料的卫生安全性,抗菌层2远离耐磨层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保护条10,保护条10的耐磨性优于抗菌层2的耐磨性,保护条10的耐磨性好,利用保护条10实现对抗菌层2的保护,避免面料在使用过程中抗菌层2发生磨损造成破裂影响抗菌层2的正常使用,提高面料的实用性。
[0024]如图1所示,抗菌层2远离耐磨层1的一侧突出形成有与放置槽3对应设置的凸起4,保护条10的高度大于凸起4的高度,放置槽3在加工过程中在抗菌层2的另一侧顶起形成凸起4,增大了放置槽3的深度,使得放置槽3与耐磨层1围成的空间面积更大,从而能够存储更多的苎麻纱线,提高面料的抗菌性,同时保护条10的高度较高保证对抗菌层2的稳定保护。
[0025]如图1

图3所示,抗菌层2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纬线设置为涤纶纱线,涤纶纱线的强度高,保证抗菌层2的使用寿命和平整度,经线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抗菌透气纱线5和若干耐磨纱线6,耐磨纱线6的直径大于抗菌透气纱线5的直径,耐磨纱线6的直径较粗,使得抗菌层2在编织时耐磨纱线6的位置形成若干保护条10,通过耐磨纱线6实现对抗菌透气纱线5的保护。
[0026]如图1

图2所示,抗菌透气纱线5通过若干苎麻纤维7加捻而成,苎麻纤维7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抗菌透气纱线5,苎麻纤维7的抗菌性好,并且苎麻纤维7的透气性好,能够加快抗菌层2上汗液的蒸发速度,保持抗菌层2的干爽达到减少细菌滋生的目的,保证抗菌透气纱线5的抗菌效果。
[0027]如图3所示,耐磨纱线6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的外包线,纱芯通过涤纶纤维8加捻而成,外包线通过锦纶纤维9加捻而成,若干涤纶纤维8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纱芯,锦纶纤维9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外包线,外包线通过走锭的方式螺旋缠绕在纱芯的外侧得到耐磨纱线6,涤纶纤维8的结构强度高且保形性好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锦纶纤维9的耐磨性好,延长耐磨纱线6的使用寿命。
[0028]如图1

图3所示,将若干抗菌透气纱线5以及若干耐磨纱线6穿筘固定在喷水织机上,涤纶纱线作为纬线按照平纹组织编织进经线上,得到与保护条10一体成型的抗菌层2,编织好的抗菌层2通过热压机对设置有抗菌透气纱线5的区域进行热压,涤纶纱线发生融化定型在抗菌层2上形成放置槽3以及与放置槽3对应设置的凸起4。
[0029]如图1和图4所示,耐磨层1通过涤纶纱线和锦纶纱线交编织而成,耐磨层1设置为斜纹组织,涤纶纱线作为经线,锦纶纱线作为纬线按照斜纹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经浮点、纬浮点、纬浮点、经浮点的方式通过喷水织机进行编织得到耐磨层1。
[0030]如图1所示,将加工好的抗菌层2放置在桌面上且保护条10与桌面接触,将苎麻纱线放置在放置槽3内,耐磨层1盖合在抗菌层2上通过缝纫机进行缝合固定得到本面料。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菌型梭织坯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耐磨层(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靠近耐磨层(1)的一侧向背离耐磨层(1)的一侧凹陷形成若干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内填充有若干苎麻纱线,所述抗菌层(2)远离耐磨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保护条(10),所述保护条(10)的耐磨性优于抗菌层(2)的耐磨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型梭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远离耐磨层(1)的一侧突出形成有与放置槽(3)对应设置的凸起(4),所述保护条(10)的高度大于凸起(4)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型梭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抗菌透气纱线(5)和若干耐磨纱线(6),所述耐磨纱线(6)的直径大于抗菌透气纱线(5)的直径。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美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桐仁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