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44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该试剂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容纳腔;滴头,可拆卸地设置在管体的第一端并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连通的出液口;盖体,可拆卸地套设在滴头的外周侧并用于封堵出液口;挤压体,设置在管体的第二端并形成有柔性囊泡部,柔性囊泡部的内部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挤压腔。该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提升定量移液准确度的优点。定量移液准确度的优点。定量移液准确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生物检测或医学检测时,检测人员通常要使用试剂管来存储、转移试剂或液体样本,以将试剂或液体样本滴入待检测试剂的内部进行检测分析。检测人员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试剂管进行试剂或样本转移时大多需要通过人为判断的方式来进行定量移液,如现有技术CN207307892U公开了一次性塑料刻度滴管,设置有液囊;吸管与液囊的上端相连通,且吸管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阀门;滴头一体安装在液囊的底部,且滴头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阀门;刻度线印刷在所述液囊的外壁上,移液时,操作人员通过挤压气囊并采用人眼观察试剂或液体样本是否与液囊上的刻度线齐平来实现定量移液。但在进行大批量的定量移液时,人为判断存在疲劳性,导致对气囊挤压时施力大小不一致或观测角度发生偏移,试剂或液体样本的移液量存在偏差,且不易使人察觉,进而导致后续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该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和检测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提升定量移液准确度的优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该试剂管包括:
[0005]管体,管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容纳腔;
[0006]滴头,可拆卸地设置在管体的第一端并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连通的出液口;
[0007]盖体,可拆卸地套设在滴头的外周侧并用于封堵出液口;
[0008]挤压体,设置在管体的第二端并形成有柔性囊泡部,柔性囊泡部的内部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挤压腔。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柔性囊泡部的外轮廓呈半球状。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柔性囊泡部为硅胶材质。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管体的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对滴头进行移动限位的限位台阶。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滴头包括连接部和通道部,连接部和管体可拆卸连接,通道部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连通的移液通道,出液口形成在移液通道上,盖体远离管体一端的底壁上还形成有用于伸入移液通道的封堵体。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滴头上还形成有用于伸入容纳腔并和容纳腔的内周壁紧贴的过渡部,过渡部的内部形成有两端分别和容纳腔、移液通道连通的过渡通道。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过渡部靠近容纳腔一端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呈圆台状的第一导向面。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容纳腔靠近过渡部一端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呈圆台状的第二导向面。
[00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管体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对液体进行导流的导流筋条。
[001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上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该试剂管包括管体、滴头、盖体和挤压体,滴头可拆卸地设置在管体的第一端,盖体可拆卸地套设在滴头的外周侧并用于封堵滴头上的出液口,挤压体设置在管体的第二端并形成有柔性囊泡部,柔性囊泡部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连通的挤压腔。每次按压柔性囊泡部使其变形后呈平面状态,即可使得试剂管内部的空间每次只能减少预设大小,相应地,试剂管内部的液体只能向外挤出预设体积,该试剂管结构简单,使用其进行移液时不易因为疲劳操作产生移液偏差,能较好地保证定量移液的准确性,能提升移液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试剂管的剖面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试剂管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管体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管体的剖面结构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滴头的整体结构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滴头的剖面结构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的整体结构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的剖面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管体;101

容纳腔;1011

第二导向面;102

限位台阶;2

滴头;201

出液口;202

连接部;203

通道部;2031

移液通道;204

过渡部;2041

过渡通道;2042

第一导向面;3

盖体;301

封堵体;4

挤压体;401

柔性囊泡部;4011

挤压腔;402

圆环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如图1

8所示,该试剂管包括:
[0032]管体1,管体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容纳腔101;
[0033]滴头2,可拆卸地设置在管体1的第一端并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101连通的出液口201;
[0034]盖体3,可拆卸地套设在滴头2的外周侧并用于封堵出液口201;
[0035]挤压体4,设置在管体1的第二端并形成有柔性囊泡部401,柔性囊泡部401的内部形成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挤压腔4011。
[0036]具体地,滴头2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和容纳腔101连通的移液通道2031,出液口201位于移液通道2031远离容纳腔101的一端;本实施例容纳腔101中预先存储有液体(此处的液体是指试剂)。在进行移液操作前,检测人员先将管体1和滴头2拆卸开(此时盖体3和滴头2安装在一起),再使用棉签完成核酸(本实施例中的核酸即为样本)采样,采样完成后将棉签放置在容纳腔101中,之后先将管体1和滴头2安装在一起,滴头2安装完成以后晃动试剂管整体,以使棉签中的核酸和容纳腔101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在核酸和容纳腔101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将盖体3和滴头2拆卸开。
[0037]盖体3和滴头2拆卸开以后检测人员将试剂管整体倒置并按压挤压体4的柔性囊泡部401(本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电动推杆或液压推杆等设备来按压柔性囊泡部401),以使柔性囊泡部401变形并朝容纳腔101所在方向移动,柔性囊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容纳腔(101);滴头(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第一端并形成有用于和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的出液口(201);盖体(3),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滴头(2)的外周侧并用于封堵所述出液口(201);挤压体(4),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第二端并形成有柔性囊泡部(401),所述柔性囊泡部(401)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的挤压腔(4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囊泡部(401)的外轮廓呈半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囊泡部(401)为硅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滴头(2)进行移动限位的限位台阶(1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2)包括连接部(202)和通道部(203),所述连接部(202)和所述管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通道部(20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和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的移液通道(203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旭君朱滔郑典苏解亚平戴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元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