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4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包括已有钢筋混凝土梁、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和支撑已施工钢筋混凝土梁的已有型钢柱;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与已有型钢柱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面筋和底筋分别穿过已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支承于已有钢筋混凝土主梁之上,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中部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端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钢筋锚固可靠,传力路径明晰等优点。晰等优点。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既有建筑因使用功能变化或其他原因需增设梁构件,传统方式主要采用植筋方式,钢筋植入原混凝土梁、柱中或与原混凝土梁、柱钢筋焊接后,再支模浇筑混凝土。当原框架柱为型钢柱时,柱内型钢阻碍了梁纵向钢筋的植入,强行植入或直接焊接在型钢上会给柱子带来较大损伤且施工难度大,完成效果差,存在较大工程安全隐患。故需要提出一种有效且便捷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方式,即满足建筑功能使用需要,又能满足结构的承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又施工便捷,可靠性强,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遇上常规植筋方案对原结构造成较大损伤或安全度较低的情况下,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又能给施工带来方便的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包括已有钢筋混凝土梁、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和支撑已有钢筋混凝土梁的已有型钢柱;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与已有型钢柱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面筋和底筋分别穿过已有钢筋混凝土梁,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支承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之上,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中部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端部相连接。
[0005]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和底筋分别伸入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其中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伸入至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的纵向钢筋外缘侧并向下弯折。
[0006]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下标高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下标高一致。
[0007]所述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梁端通过植筋锚固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之上。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所述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并弯折。
[0008]所述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具有封闭式箍筋和C形箍筋;封闭式箍筋贯穿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全梁长度范围; C形箍筋包围住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C形箍筋开口朝向已有钢筋混凝土梁,C形箍筋端部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箍筋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
[0009]施工时需要将已施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剥离,保证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下标高和已施工钢筋混凝土构件箍筋下标高相同。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和底筋伸入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其中面筋伸入至次梁纵向钢筋外缘侧并向下弯折。
[0010]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通过植筋方式,将纵向钢筋植入两侧已施工钢筋混凝土
构件之中,箍筋按全长加密等距布置。
[0011]0在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连接位置,附加数个C型箍筋,该附加箍筋端部与保护层剥离后的已施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原有箍筋焊接连接,单面焊接长度为10d。
[001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可以是矩形、T字形。
[0013]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方向可以是与已有型钢柱正交或斜交。
[0014]所述钢筋混凝土梁顶部、底部纵向受力钢筋可以是一排或多排。
[0015]本技术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具有施工方便,钢筋锚固可靠,传力路径明晰等优点。
[0016]本技术用于根部弯矩较大且钢筋难以植入已施工构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已施工构件的连接。
[0017]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结构平面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剖面图;
[0020]图3为图1的B

B剖面图。
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构件。
[0022]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平面俯视图。
[0023]参见图1

3,本技术包括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和支撑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的已有型钢柱1;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和新增混钢筋凝土平台支撑梁3,新增混钢筋凝土平台支撑梁3用于平台支撑并和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浇注成一体。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与已有型钢柱1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面筋和底筋分别穿过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支承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之上,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中部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端部相连接。
[0024]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和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均设置有上部钢筋、下部钢筋、箍筋和梁混凝土。新增钢筋混凝土次梁与现有钢筋混凝土梁间形成的封闭三角区域使用混凝土浇筑至次梁等高度,该区域设置构造分布筋13。
[0025]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与已有型钢柱1之间留有间距;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中部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端部相连接,并且该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支承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之上,不与钢柱相接触。
[0026]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的面筋和底筋穿过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二者交界处新老混凝土面8统一凿毛。
[0027]施工时需要将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的保护层剥离,保证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的面
筋下标高和已有钢筋混凝土梁2箍筋下标高一致标高。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的面筋5(顶部纵向钢筋)和底筋9(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其中面筋5伸入至次梁纵向钢筋7外缘侧并向下弯折。
[0028]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通过植筋方式,将纵向钢筋7植入两侧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之中,箍筋11按全长加密等距布置。
[0029]在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4与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6连接位置,附加数个C型箍筋10,该附加箍筋端部与保护层剥离后的已有钢筋混凝土梁的原有箍筋12焊接连接,单面焊接长度为10d。
[0030]搭设混凝土梁模板,并且浇筑混凝土,至此结束。
[0031]本技术用于加固改造方案中,钢筋不宜穿过柱子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方式。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在施工现场操作,不需要预制构件及钢构件焊接操作,方便简单;不用穿过现有型钢混凝土柱或在其表面焊接,对柱子无损伤破坏;可使用双梁设计,提升承载力,安全度更高。该加固方式特别适合于型钢柱处新增大跨度悬挑梁设计及其它新增梁加固类工程,应用范围广。
[0032]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专利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已有钢筋混凝土梁、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和支撑已有钢筋混凝土梁的已有型钢柱;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与已有型钢柱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面筋和底筋分别穿过已有钢筋混凝土梁,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支承于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之上,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中部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端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和底筋分别伸入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其中新增钢筋混凝土主梁的面筋伸入至新增固定钢筋混凝土次梁的纵向钢筋外缘侧并向下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后加固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汉钢温永坚夏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