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23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组件包括装载件、发热件及线圈。装载件开设有收容腔。发热件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一子部穿设装载件并至少部分伸入收容腔内,第二子部开设有腔体。线圈环绕装载件,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的情况下,发热件用于产生热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发热件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且第二子部开设有腔体,由此能够减少发热件表层产生的热量向发热件内部和下部的传导,从而使得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多地作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提升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产生气溶胶的小型设备。一般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即,可利用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磁场,与线圈配合的发热件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热量并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其中,发热件通常为实体结构,由于集肤效应,发热件仅有表层能够产生热量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并且发热件表层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发热件的内部。然而,发热件内部的热量无法为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从而导致热量的利用率不高,进而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包括装载件、发热件及线圈。所述装载件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件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穿设所述装载件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子部开设有腔体;所述线圈环绕所述装载件,所述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在所述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件用于产生热量。
[000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部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凹陷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外部。<br/>[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部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凹陷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过盈配合;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过盈配合;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为封闭端。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的导热系数与所述第二子部的导热系数相同。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导热系数。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周壁,并与所述腔体连通。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部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贯穿孔至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贯穿孔至所述第二子部的第
二端的距离。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热件还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朝背离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至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凸出部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件的外侧,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凹陷形成凹槽;沿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到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00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多段,沿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到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的方向,多段所述凹槽的尺寸依次减小。
[0018]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组件及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001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发热件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且第二子部开设有腔体,由此能够减少发热件表层产生的热量向发热件内部的传导,还能大幅减少热量向发热件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固定部位的热传导,从而使得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多地作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提升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
[0020]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发热件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插入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7]1000、气溶胶生成装置;
[0028]100、加热组件;200、气溶胶生成基质;300、壳体;301、容置腔;400、电控板;500、供电单元;
[0029]10、装载件;11、收容腔;
[0030]20、发热件;21、第一子部;211、第一端;213、第二端;215、凹槽;23、第二子部;231、腔体;233、第一端;235、第二端;237、贯穿孔;239、周壁;25、凸出部;
[0031]30、线圈;40、固定件;50、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件,所述装载件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穿设所述装载件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子部开设有腔体;及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装载件,所述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在所述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件用于产生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凹陷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外部,或,所述腔体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过盈配合;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或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子部的第一端为封闭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导热系数与所述第二子部的导热系数相同;或所述第一子部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导热系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二子部的周壁,并与所述腔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家王帅刘滔文余雄皮硕伟袁卿卿周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