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99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该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包括机体,机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气管的进气端,气管的出气端贯穿机体并延伸至机体内,机体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抛丸机总成,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机体内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操作框,操作框设置在机体内,且位于抛丸机总成的下方。该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通过清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做到轴承套圈在抛丸清理的同时,将轴承套圈、弹丸及残渣进行分离,加快了加工效率,减小了所需的成本。减小了所需的成本。减小了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加工的
,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广泛应用于轻负荷便于拆装的地方,履带式抛丸机是高强度耐磨橡履带或锰钢履带装载工件。它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将弹丸抛向室体内的工件上,达到清理的目的,它适合用于清砂、除锈、去除氧化皮和表面强化,特别适用于不怕碰撞的零件的清理及强化。
[0003]而履带式抛丸机在进行清理、强化后,抛出的弹丸及砂粒,流入提升机内,由提升机提升到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待分离器分离后,干净的弹丸才能重新回收利用,这使得实际使用成本增加,操作流程繁琐,且弹丸在抛丸过程中会有难以清理残渣存留在弹丸表面,仅靠过滤装置难以对弹丸进行清理,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该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通过清理机构和清理刷板,可以做到在抛丸机总成清理的过程对元件和弹丸及残渣进行分离,而后对弹丸进行进一步的清理,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气管的进气端,所述气管的出气端贯穿机体并延伸至机体内,所述机体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抛丸机总成,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清理机构;
[0006]所述清理机构包括:
[0007]操作框,所述操作框设置在机体内,且位于抛丸机总成的下方;
[0008]转轴,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且转轴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操作框内;
[0009]履带,所述履带活动安装在转轴的外侧;
[0010]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操作框的正面,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操作框并通过联轴器一与位于右侧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
[0011]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开设在操作框的内底壁,且位于转轴的左侧;
[0012]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并固定连接在机体内右壁的前后两侧;
[0013]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0014]凸轮,所述凸轮通过联轴器二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5]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固定连接在机体的内左壁,且辅助板的上表面与操作框的下表面相接触。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可以做到对轴承套圈抛丸清理的同时进行轴承套圈、弹丸和残渣的分离,凸轮在转动过程带动操作框进行倾斜,进一步加强分离的干净程度,清理后的轴承套圈通过出料口排出,弹丸和残渣通过过滤孔进入下一清理工序。
[0017]优选的,所述操作框的下方设置有清理刷板,所述机体的内左壁开设有限位槽,且清理刷板插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的内底壁和清理刷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清理刷板上同样开设有通孔,凸轮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清理刷板进行往复运动,使得落入至清理刷板上的弹丸和残渣落入至过滤板上,经由清理刷板下的钢刷对弹丸进行深度清理,将残留在弹丸表面的残渣进行彻底分离。
[0019]优选的,所述清理刷板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右侧通过合页一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清理刷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清理刷板的下表面粘接有钢刷。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过滤板将弹丸与残渣进行过滤分离,且顶杆可以辅助将清理刷板进行支撑,保证清理刷板往复运动时的稳定性。
[0021]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过滤板的下表面相接触。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电动伸缩杆缩短使得过滤板倾斜,将其处理后的弹丸排出,而残渣被过滤板过滤后从机体内排出。
[0023]优选的,所述操作框的下表面和清理刷板的右侧均开设有凹槽并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凸轮相接触。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凸轮在转动时与操作框和清理刷板之间配合更加顺畅。
[0025]优选的,所述过滤孔的直径大于过滤板上滤孔的直径,所述操作框的左侧通过合页二与辅助板活动连接。
[002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该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通过清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做到轴承套圈在抛丸清理的同时,将轴承套圈、弹丸及残渣进行分离,加快了加工效率,减小了所需的成本。
[0028]2、该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通过清理刷板、过滤板、限位槽、压缩弹簧、钢刷和顶杆和配合,弹丸通过清理刷板落入至过滤板的表面,往复运动的清理刷板和钢刷对弹丸进行深度清理,将表面残留的顽固残渣刷下,保证弹丸再次使用时的干净。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结构操作框剖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结构操作框仰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结构清理刷板仰视图。
[0033]图中:1机体、2气泵、21气管、3抛丸机总成、4进料口、5出料口、6清理机构、61操作框、62转轴、63履带、64第一电机、65过滤孔、66支撑板、67第二电机、68凸轮、69辅助板、7清
理刷板、8限位槽、9压缩弹簧、10过滤板、11顶杆、12钢刷、13电动伸缩杆、1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泵2,气泵2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气管21的进气端,气管21的出气端贯穿机体1并延伸至机体1内,机体1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抛丸机总成3,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5和进料口4,机体1内设置有清理机构6;
[0036]清理机构6包括:
[0037]操作框61,操作框61设置在机体1内,且位于抛丸机总成3的下方;
[0038]转轴62,转轴62的数量为两个,且转轴62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操作框61内;
[0039]履带63,履带63活动安装在转轴62的外侧;
[0040]第一电机64,第一电机64固定安装在操作框61的正面,且第一电机64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去毛刺用履带式抛丸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泵(2),所述气泵(2)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气管(21)的进气端,所述气管(21)的出气端贯穿机体(1)并延伸至机体(1)内,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抛丸机总成(3),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5)和进料口(4),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清理机构(6);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操作框(61),所述操作框(61)设置在机体(1)内,且位于抛丸机总成(3)的下方;转轴(62),所述转轴(62)的数量为两个,且转轴(62)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操作框(61)内;履带(63),所述履带(63)活动安装在转轴(62)的外侧;第一电机(64),所述第一电机(64)固定安装在操作框(61)的正面,且第一电机(64)的输出端贯穿操作框(61)并通过联轴器一与位于右侧转轴(62)的前端固定连接;过滤孔(65),所述过滤孔(65)开设在操作框(61)的内底壁,且位于转轴(62)的左侧;支撑板(66),所述支撑板(66)的数量为两个并固定连接在机体(1)内右壁的前后两侧;第二电机(67),所述第二电机(67)固定安装在支撑板(66)上;凸轮(68),所述凸轮(68)通过联轴器二与第二电机(6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辅助板(69),所述辅助板(69)固定连接在机体(1)的内左壁,且辅助板(69)的上表面与操作框(61)的下表面相接触。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舟精密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