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387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碳酸锂研磨装置,属于碳酸锂研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电机和研磨室,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驱动轴连接有齿轮组件,齿轮组件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底端外侧壁连接有研磨件,从动轴顶端连接有转接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水箱和研磨件冷却腔室的设置,可以使得冷却更具有针对性且消耗的冷却水资源更少,提升了对高温部位的冷却效果,使得碳酸锂颗粒硬度变小更容易被研磨,减少了研磨件的研磨室的损耗,同时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的设置,可以将研磨件和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交换,并在交换的过程中利用管道自身的螺旋结构增加冷却水和外部的接触时间和与冷却柱的接触进行降温冷却,实现两者之间的冷却水自循环。实现两者之间的冷却水自循环。实现两者之间的冷却水自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酸锂研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酸锂研磨
,尤其涉及碳酸锂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无色单斜系晶体,微溶于水、稀酸,不溶于乙醇、丙酮。热稳定性低于周期表中同族其他元素的碳酸盐,空气中不潮解,可用硫酸锂或氧化锂溶液加入碳酸钠而得。其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转化为酸式盐,煮沸发生水解。用作陶瓷、玻璃、铁氧体等的原料,元件喷银浆等,医学上用以治疗精神忧郁症。
[0003]当前现有的碳酸锂研磨装置(例如现有的技术专利,专利号:202220363678.6,专利名称:碳酸锂研磨装置)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碳酸锂研磨加工时的温度,提高碳酸锂的饱和度,使碳酸锂更软更易研磨,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技术方案是对整个研磨腔室进行水冷,对于水资源的消耗极大和对外部水冷循环系统要求较高,同时碳酸锂研磨加工时,摩擦发热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研磨部位,整个研磨腔室外部的水冷不具有针对性且冷却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碳酸锂研磨时摩擦温度升高,使得碳酸锂硬度提升难以研磨的问题,而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碳酸锂研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研磨室,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驱动轴连接有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底端外侧壁连接有研磨件,所述从动轴顶端连接有转接阀,所述转接阀上开设的两个阀口内侧壁分别连接有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所述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另一端均连接有冷却水箱,所述研磨室侧壁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研磨室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底端连接有收集室。
[0007]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顶端固定连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底端与研磨室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底端与研磨室顶端转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是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上开设的轴孔内侧壁与驱动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上开设的轴孔内侧壁与从动轴外侧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从动轴内开设有贯通的导孔,所述从动轴外侧壁与研磨件上开设的圆孔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研磨件内开设有冷却腔室,所述研磨件上方为倒圆锥形。
[0010]优选地,所述从动轴顶端与转接阀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接阀上开设的两个阀口内侧壁分别与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均连接有输送泵。
[0011]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箱侧壁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两个冷却柱,所述循环左管和
循环右管中间部分分别螺旋缠绕在两个冷却柱的外侧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箱上开设的凹槽内侧壁与研磨室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箱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收集室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料管底端与收集室顶端固定连接。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方案中,通过研磨件上方倒漏斗形的设置,可以将碳酸锂颗粒在转动时向四周推送,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让物料保持四周均匀,避免出现卡料的情况。
[0015]2、本方案中,通过冷却水箱和研磨件冷却腔室的设置,可以针对研磨时研磨室底端和研磨件下方摩擦发热的两个部位同时进行冷却,使得冷却更具有针对性且消耗的冷却水资源更少,提升了对高温部位的冷却效果,使得碳酸锂颗粒硬度变小更容易被研磨,减少了研磨件的研磨室的损耗,提升了其可持续工作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6]3、本方案中,通过循环左管和循环右管的设置,可以将研磨件和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交换,并在交换的过程中利用管道自身的螺旋结构增加冷却水和外部的接触时间和与冷却柱的接触进行降温冷却,实现两者之间的冷却水自循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中循环左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中研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碳酸锂研磨装置中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驱动电机;2、研磨室;3、直角板;4、驱动轴;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从动轴;8、研磨件;9、转接阀;10、输送泵;11、循环左管;12、循环右管;13、冷却柱;14、冷却水箱;15、支撑杆;16、导料管;17、收集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6,碳酸锂研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和研磨室2,驱动电机1输出端通过驱动轴4连接有齿轮组件,齿轮组件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底端外侧壁连接有研磨件8,从动轴7顶端连接有转接阀9;
[0027]进一步地,驱动电机1顶端固定连接有直角板3,直角板3底端与研磨室2顶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输出端与驱动轴4顶端固定连接,驱动轴4底端与研磨室2顶端转动连接,齿轮组件是由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组成,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6相啮合,主动齿轮5上开设的轴孔内侧壁与驱动轴4外侧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6上开设的轴孔内侧壁与从动轴7外侧
壁固定连接,从动轴7内开设有贯通的导孔,从动轴7外侧壁与研磨件8上开设的圆孔内侧壁固定连接,研磨件8内开设有冷却腔室,研磨件8上方为倒圆锥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启动驱动电机1带动驱动轴4转动,驱动轴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5一起转动,则主动齿轮5带动一侧啮合的从动齿轮6转动,从动齿轮6转动会带动其上的从动轴7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8转动,将待研磨的碳酸锂颗粒从入料口放入研磨室2后,碳酸锂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沿着转动的研磨件8上方的倒漏斗向四周滚下,从而进入研磨件8的下方和研磨室2底端之间进行研磨,研磨后的碳酸锂粉末会从研磨室2底端经导料管16进入收集室17内,驱动电机1的型号为:KYDAS96300

1E;
[0029]采用上述进一步地好处是:这样可以让研磨整个过程的入料和收集更加方便,研磨件8上方的倒漏斗状可以均匀的将物料向四周推送,避免出现卡料的情况。
[0030]转接阀9上开设的两个阀口内侧壁分别连接有循环左管11和循环右管12,循环左管11和循环右管12另一端均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碳酸锂研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和研磨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输出端通过驱动轴(4)连接有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有从动轴(7),所述从动轴(7)底端外侧壁连接有研磨件(8),所述从动轴(7)顶端连接有转接阀(9),所述转接阀(9)上开设的两个阀口内侧壁分别连接有循环左管(11)和循环右管(12),所述循环左管(11)和循环右管(12)另一端均连接有冷却水箱(14),所述研磨室(2)侧壁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研磨室(2)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16),所述导料管(16)底端连接有收集室(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锂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顶端固定连接有直角板(3),所述直角板(3)底端与研磨室(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输出端与驱动轴(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4)底端与研磨室(2)顶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锂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是由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组成,所述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6)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5)上开设的轴孔内侧壁与驱动轴(4)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6)上开设的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泽威赖建星张立为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源滙通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