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宇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62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包括轮架、鞋体及滑轮组,所述鞋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在所述轮架的上端,所述滑轮组包括后滑轮,在所述轮架的后端处形成第一承托面,所述第一承托面用于对所述鞋体的后端部进行承接,在所述第一承托面的后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凸台,所述鞋体向上凹陷以在所述斜体底部处形成安装槽,通过所述凸台突设于所述安装槽中以将所述轮架与所述鞋体相连接。通过在轮架后端部第一承托面向上突起形成凸台,以在所述轮架的后端部处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的容纳腔,以减小人体后跟脚底部与所述后滑轮之间的间距,使得人体穿上轮滑鞋时,重心降低,方便操控。控。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


[0001]本技术涉及轮滑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轮滑鞋底部朝向所述轮架的一端都会设置成平底,及所述轮架朝向所述斜体的一端面会设置成平面,鞋底与滑轮架连接,在滑轮架上设置有滑轮,而滑轮与滑轮架底部即滑轮与鞋底部之间需保留一定的间距,以避免滑轮架对滑轮的转动造成影响,使得鞋底部与滑轮之间间距一定,无法再变小,而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心偏高,不方便用户的操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重心降低,方便操控。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包括轮架、鞋体及滑轮组,所述鞋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在所述轮架的上端,所述滑轮组包括后滑轮,在所述轮架的后端处形成第一承托面,所述第一承托面用于对所述鞋体的后端部进行承接,在所述第一承托面的后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凸台,所述鞋体向上凹陷以在所述斜体底部处形成安装槽,通过所述凸台突设于所述安装槽中以将所述轮架与所述鞋体相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凸台处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上端部的容纳腔。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向上突起的高度为4

6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前滑轮,所述前滑轮安装在所述轮架的前端部,且在所述轮架的前端部处形成第二承托面,所述第一承托面与所述第二承托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承托面的前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提升台,在所述斜体处向上凹陷以在所述斜体底部处形成嵌槽,所述提升台突设于所述嵌槽中以将所述轮架与所述鞋体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鞋体靠近所述前滑轮的一端面由靠近所述轮架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轮架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形成倾斜斜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中滑轮,所述中滑轮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在所述前滑轮与所述后滑轮之间,在所述鞋体的中部处向上突起以在所述轮架与所述鞋体之间形成安装间隙。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承托面、所述第二承托面、所述凸台及所述提升台的上端面为平面。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滑轮与所述凸台之间的间距为3

6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通过在轮架后端部第一承托面向上突起形成凸台,以在所述轮架的后端部处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的容纳腔,以减小人体后跟脚底部与所述后滑轮之间的间距,使得人体穿上轮滑鞋时,重心降低,方便操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中轮架及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中轮架及滑轮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0]如图1

3,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包括轮架1、鞋体2及滑轮组3,所述鞋体2与所述轮架1相连接且在所述轮架1的上端,所述滑轮组3包括后滑轮31,在所述轮架1的后端处形成第一承托面11,所述第一承托面11用于对所述鞋体2的后端部进行承接,在所述第一承托面11的后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凸台111,所述鞋体2向上凹陷以在所述鞋体底部处形成安装槽21,通过所述凸台111突设于所述安装槽21中以将所述轮架1与所述鞋体2相连接。
[0021]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通过在轮架1后端部第一承托面11向上突起形成凸台111,以在所述轮架1的后端部处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31的容纳腔,以减小人体后跟脚底部与所述后滑轮31之间的间距,使得人体穿上轮滑鞋时,重心降低,方便操控。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3包括前滑轮32、中滑轮33及后滑轮31,且所述前滑轮32及所述后滑轮31都仅包括一个滑轮,所述中滑轮33包括两个滑轮,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轮包括有四个滑轮。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3的整体长度大于所述鞋体2底部的长度。
[0024]在所述凸台111处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31上端部的容纳腔。
[0025]本技术通过在轮架1后端的第一承托面11处形成凸台111,在所述凸台111处形成容纳腔,通过容纳腔对后滑轮31的上端部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可对后滑轮31的前上端部进行容纳,使得后滑轮31的安装更加靠近鞋体2底部,在使得重心降低的同时有效避免轮架1碰触到后滑轮31对后滑轮31的转动造成影响。
[0026]在后滑轮31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后轮滑的安装位置可更加靠近鞋体2,使得用户在穿上轮滑鞋时,重心降低,可更好的操控轮滑鞋。
[0027]所述凸台111向上突起的高度H1为4

6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1向上突起的高度为5mm。限制所述凸台111向上突起的高度,保证在凸台111处形成的容纳腔可对后滑轮31的上端部进行容纳,以减小后滑轮31与鞋体2底部之间的安装间距,以当用户穿上轮滑鞋时,可降低用户的重心,方便用户对轮滑鞋的操控。
[0028]还包括前滑轮32,所述前滑轮32安装在所述轮架1的前端部,且在所述轮架1的前
端部处形成第二承托面12,所述第一承托面11与所述第二承托面12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轮架1通过第一承托面11与鞋体2相连接以对鞋体2进行承托及通过第二承托面12与鞋体2相连接以对鞋体2进行承托。
[0029]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承托面12的前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提升台121;在所述鞋体2处向上凹陷以在所述斜体底部处形成嵌槽,所述提升台121突设于所述嵌槽中以将所述轮架1与所述鞋体2相连接。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台121的提升高度H2小于或等于所述凸台111的提升高度H1。即所述提升台121向上凹陷的高度为3

6mm。通过在设置提升台121可对前滑轮32的后上端部进行容纳,使得前滑轮32的安装更加靠近鞋体2底部,在使得重心降低的同时有效避免轮架1碰触到前滑轮32对前滑轮32的转动造成影响。
[0031]在所述鞋体2靠近所述前滑轮32的一端面由靠近所述轮架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轮架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形成倾斜斜面。可避免鞋体2对轮前滑轮32的触碰、避免对前滑轮32的转动造成影响。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鞋体及滑轮组,所述鞋体与所述轮架相连接且在所述轮架的上端,所述滑轮组包括后滑轮,在所述轮架的后端处形成第一承托面,所述第一承托面用于对所述鞋体的后端部进行承接,在所述第一承托面的后端部处向上突起形成凸台,所述鞋体向上凹陷以在所述鞋体底部处形成安装槽,通过所述凸台突设于所述安装槽中以将所述轮架与所述鞋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台处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后滑轮上端部的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向上突起的高度为4

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重心的轮滑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滑轮,所述前滑轮安装在所述轮架的前端部,且在所述轮架的前端部处形成第二承托面,所述第一承托面与所述第二承托面在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宇
申请(专利权)人:邱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