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53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输入电压以及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相连,第一输入电压另一方面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5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用于输出控制信号,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还与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1引脚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7用于将输入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电平值,方便接入控制器进行报警控制。便接入控制器进行报警控制。便接入控制器进行报警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的电子电路技术中,报警电路应用十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用电场合中,小到一些智能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大到工业生产,如一些化工作业、零部件制造设备、大型检测设备等等,都需要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能够提醒人们系统或者设备的某些功能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定位和维修,以保证系统或者设备的正常运作,而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其一般接入的是零线和火线等高压电,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极容易产生火花对整个系统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针对不同的系统和设备,所采用的报警电路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1116207.1,公告日为2022.09.02,其公开了一种报警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电阻、与所述电阻一一对应的二极管、三极管、光电耦合器、警示模块、第一输入电压和第二输入电压;所述输入电阻的一端与一路报警信号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集电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电压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警示模块串联后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相连,能够实现有效可靠的故障报警,实用性强。但是该电路直接通过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输出端为蜂鸣器以及发光二极管提供报警,其输出的为电压值而并不能将其转为逻辑电平信号输出,不方便直接通过接入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能够更好的确保光电耦合器能够正常工作,方便接入控制器进行报警控制。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7、电阻R14、电阻R21、电阻R13、三极管Q1以及电容C28,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输入电压以及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相连,第一输入电压另一方面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5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用于输出控制信号,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还与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1引脚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7用于将输入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电平值。
[0005]以上设置,检测到异常时输入的电压值通过三极管Q1导通,从而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导通接入电压值,并通过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输出逻辑电平值给控制器进行识别,这样既可通过一个光电耦合器U7实现将输入电压值转为逻辑电平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以及光电提示器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方便接入控制器,同时电容
C28输入给光电耦合器的电压进行过滤,确保光电耦合器工作的稳定性。
[0006]进一步的,光电耦合器U7包括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2以及与门,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之间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接入与门的使能端,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与第5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
[0007]以上设置,当输入电压使得二极管D1导通时发光,从而产生的电压值与使能端输入电压值进行与门运算之后输出数字信号给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进而实现数字逻辑信号的输出。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10和电阻R15,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压之间设置有电阻R10,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15。
[0009]以上设置,通过在三极管Q1与第一电压之间设置有电阻R10,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防止输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上的电压过大,另外通过在三极管Q1与二极管D1的负极之间设置有电阻R15进行分压,对二极管D1进行保护。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
[0011]以上设置,通过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设置电阻R5,从而对进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上的电压进行限制,防止输入电压过大损坏三极管Q1。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
[0013]进一步的,第一输入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输入电压的电压值。
[0014]以上设置,能将输入到报警驱动电路中的高压转换为数字电平信号进行小电压驱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电路连接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外接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7、电阻R14、电阻R21、电阻R13、三极管Q1、电阻R10和电阻R15、电阻R5以及电容C28,信号输入端1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信用输入端1用于外接检测异常之后比较之后的电压值,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输入电压3以及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相连,第一输入电压3另一方面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5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与信号输出端2相连,信号输出端2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给控制器,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还与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4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1引脚与第二输入电压4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第二输入电压4相连,电容C28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4相连,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7用于将输入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电平值,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压之间设置有电阻R10,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之间设置有电阻R15,所
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电压3为VCC1,VCC1为12V,第二输入电压4为VCC2,VCC2为3.3V,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
[0019]光电耦合器U7包括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2以及与门,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之间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接入与门的使能端,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与第5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本实施例中,光电耦合器U7的型号可以为6N137。
[0020]当输入电压使得二极管D1导通时发光,从而产生的电压值与使能端输入电压值进行与门运算之后输出数字信号给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进而实现数字逻辑信号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耦合器U7、电阻R14、电阻R21、电阻R13、三极管Q1以及电容C28,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输入电压以及光电耦合器U7的第3引脚相连,第一输入电压另一方面与光电耦合器U7的第2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5引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用于输出控制信号,光电耦合器U7的第6引脚还与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1引脚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光电耦合器U7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相连,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7用于将输入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电平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弧用报警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光电耦合器U7包括发光二极管D1、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财吴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知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