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340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OLED,该OLED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从第一电极、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薄膜封装层以及设置在薄膜封装层上的微透镜阵列层,该微透镜阵列层包括邻接且不同折射率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同时要求第二折射率层的入光侧表面与出光侧表面形成夹角应满足相应到的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微透镜阵列层提高了光耦合效率,改变了光线出射角,从而增大了出射光的光强,进而提高了出光效率,同时降低了采用该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的功耗,延迟了其使用寿命。延迟了其使用寿命。延迟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也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新兴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
°
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0003]然而在实际的OLED器件中,由于基板层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折射率大于玻璃的折射率。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通电发出的光,经过玻璃进入空气时,由于全反射原理,会有大部分的光线局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中,这导致OLED的出光效率大大降低,仅有约20%的光能出射到OLED器件之外,其余约80%的光线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被限制在OLED器件的内部,在相同的亮度需求下,出光效率越低,所需的发光驱动电流越大,从而功耗越大。因此,如何尽可能的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效率成为技术人员的研发热点。
[0004]现有专利文献CN109346618A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OLED发光层的表面形成特定尺寸大小和特定排列顺序的微透镜阵列,有效提高了微透镜阵列的光耦合效率,从而提升OLED显示装置的出光效率,但是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微透镜阵列时,其纳米压印的模板寿命较低,同时容易污染,错误率比较高,工作效率低。
[0005]另外专利文献CN109216581A公开了一种具有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显示装置,其通过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接触的梯形腰调制光线,并且使低折射率层的锥形角满足一定的条件,从而减少光量损失,增加出光效率,但是由于入射到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接触的梯形腰上的光线量较少,因此出光效率仅能达到40%左右,依旧存在大量的光被全反射到OLED器件的内部,从而造成光损失。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面板通过高折射率的光刻胶膜和低折射率的光刻胶膜形成微透镜阵列,再利用两者的折射率之差调制光线,从而大幅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经过实际验证其出光效率可达50~100%,同时降低了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延迟了其使用寿命。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0009]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包括:
[0010]衬底基板;
[0011]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OLED,所述OLED包括第一电极、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邻接,所述发光材料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0012]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像素界定层上;
[0013]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采用层叠设置,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邻接第二电极;
[0014]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的微透镜阵列层,所述微透镜阵列层包括邻接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均设置在薄膜封装层上,且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位于发光材料层的正上方并按照预设形状进行定制,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0015]优选的,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的偏振器,或者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的盖窗。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包括邻接薄膜封装层的入光侧表面以及与所述入光侧表面两侧端点连接的出光侧表面,所述入光侧表面为平面,所述出光侧表面为斜面或弧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入光侧表面与出光侧表面形成倾斜角θ;其中,当所述出光侧表面为斜面时,所述倾斜角θ为出光侧表面与入光侧表面的夹角;当所述出光侧表面为弧面时,所述倾斜角θ为出光侧表面)上点的切平面与入光侧表面的夹角;
[0018]且所述倾斜角θ应满足以下公式:
[0019]0°
<θ<arcsin(n1/n2)
[0020]式中,n1为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n2为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arcsin(x)表示以度为单位的角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正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n1=1.4~1.5,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n2=1.68~1.8。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的厚度均为1~10μm。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层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制备,打印后的墨滴经光固化后形成胶层,然后对胶层进行曝光、显影处理,最终形成阵列分布的第二折射率层。
[0025]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为负型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所述负型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括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的粒径为1~100nm,且所述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8。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散射粒子为无机物颗粒,具体可采用ZnO、TiO2、ZnS、ZnSe、ZrO2、金刚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0027]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材料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处于第二折射率层在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之间位置;其中,所述发光材料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两侧边缘分别与相应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两侧边缘的距离为b1和b2,且所述b1和b2均应大于等于0。
[00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主要由上述OLED显示面板组成。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面板中的微透镜阵列层可以起到聚光的作用,这是由于第二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远高于第一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因此从发光材料层发射出的光线再从第二折射率层摄入第一折射率层时,实现了从光密入射到光疏的条件,可将更多大角度的光通过折射和反射转换为小角度的光,使其从微透镜阵列层的上方发出,进而有效地提高了OLED显示面板的有效出光量;同时使用微透镜阵列,有利于提高光耦合效率,相比现有技术,大幅提升了OLED显示装置的出光效率,同时降低了OLED显示装置的功耗,延迟了其使用寿命。
[003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其使用的微透镜阵列层采用喷墨打印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11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的OLED(120),所述OLED(120)包括第一电极(121)、发光材料层(122)和第二电极(123),所述第一电极(121)与衬底基板(110)邻接,所述发光材料层(122)位于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3)之间;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的像素界定层(130),所述第二电极(123)设置在第一电极(121)和像素界定层(130)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123)上的薄膜封装层(140),所述薄膜封装层(140)采用层叠设置,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无机层(141)、有机层(142)和第二无机层(143),所述第一无机层(141)邻接第二电极(123);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140)上的微透镜阵列层(150),所述微透镜阵列层(150)包括邻接的第一折射率层(151)和第二折射率层(152),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51)和第二折射率层(152)均设置在薄膜封装层(140)上,且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52)位于发光材料层(122)的正上方并按照预设形状进行定制,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5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151)的折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52)包括邻接薄膜封装层(140)的入光侧表面(1521)以及与所述入光侧表面(1521)两侧端点连接的出光侧表面(1522),所述入光侧表面(1521)为平面,所述出光侧表面(1522)为斜面或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出光效率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侧表面(1521)与出光侧表面(1522)形成倾斜角θ;其中,当所述出光侧表面(1522)为斜面时,所述倾斜角θ为出光侧表面(1522)与入光侧表面(1521)的夹角;当所述出光侧表面(1522)为弧面时,所述倾斜角θ为出光侧表面(1522)上点的切平面与入光侧表面(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霆李艳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