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365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包括:安装在混砂泵进砂段的进砂管内的两片肋板,两块肋板在周向呈180度布置,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排气管。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管,共四个排气管,每一片肋板上的两个排气管进口的高度不同,较低的排气管进口与肋板下边平齐。所有的排气管的布置方向与进砂管的锥度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气管固定在肋板上,肋板固定在进砂管上,不需要动力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气管进口位于不同高度,且位于肋板上,所针对的位置是气穴容易形成和积聚的位置;从而实现有效排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肋板的设置,既考虑了排气管的固定,又抑制了石英砂在进砂管内的旋转,减轻了气体引起的堵塞。减轻了气体引起的堵塞。减轻了气体引起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由于进入泵腔前的砂粒间积聚气体引起的进砂段堵塞问题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砂泵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泵。该泵为立式结构,水自下方进入泵腔,直径为70目左右的石英砂由传送带自上方输送至锥形进砂管,而后进入混砂叶轮,石英砂与水混合后经泵蜗壳排出泵外,为下游装备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砂水混合物。混砂泵运行中的问题之一是锥形进砂管易发生堵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自传递带送至的石英砂颗粒之间积聚气体,混砂叶轮的旋转使石英砂和气在进砂段停留时间延长,加剧了石英砂的悬浮。当堵塞发生后,后续的石英砂无法进入泵腔,自泵排出的混合物中砂的占比很小,混砂泵将无法为下游装备提供满足要求的固液两相介质,整个流程中断。另外,混砂段堵塞后,自传送带送至的石英砂在进砂段上方聚集,影响混砂段上方电机和相邻部件的安全。频繁地停机和疏通进砂段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人力消耗增大。所以,避免石英砂在混砂泵进砂管内的堵塞十分必要。
[0003]目前,防止积气的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1)直接在进砂管内沿竖直方向插入排气管。该方法尽管直接,但未考虑到石英砂在进砂段内的旋转,这种旋转可能导致排气管磨损甚至损坏;(2)在进砂管与泵腔连接位置,设置水平的旁通孔。该方法避免了排气管的磨损问题,但当混砂叶轮转速波动时,泵腔内的水会从旁通孔溢出,影响外围装置;(3)在泵轴内加工排气通道,气体自泵轴上方的排气孔排出。该方法尽管较(1)和(2)合理,但进气孔位置相对固定,所以排出的气体的量有限;同时,该方法加大了泵轴的加工难度。
[0004]综上,对于目前采用的混砂泵进砂段的排气方式,要么排气管易损坏,要么排气效果不佳,要么增加部件制造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由于进入泵腔前的砂粒间积聚气体引起的进砂段堵塞问题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所述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包括:安装在混砂泵进砂段的进砂管内的两片肋板,两块肋板在周向呈180度布置,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排气管。
[000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管,共四个排气管,每一片肋板上的两个排气管进口的高度不同,较低的排气管进口与肋板下边平齐。
[000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较高的排气管进口与较低排气管进口高度差为进砂管出口直径的1/5

1/4。
[000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有的排气管的布置方向与进砂管的锥度方向一致。
[001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肋板为直角梯形形状的肋板,斜边与进砂管的侧壁紧贴,直角边与进砂管中心轴平行,且均保持竖直状态。
[001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直角边与邻近的轴的侧面的径向间距范围为3

8cm。
[001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排气管与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肋板与进砂段内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进砂段和泵体通过法兰和螺栓进行联接,在法兰之间设置垫片。
[0014]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有如下优点:
[0015]1、排气管固定在肋板上,肋板固定在进砂管上,不需要动力驱动。
[0016]2、排气管进口位于不同高度,且位于肋板上,所针对的位置是气穴容易形成和积聚的位置;从而实现有效排气。
[0017]3、双肋板的设置,既考虑了排气管的固定,又抑制了石英砂在进砂管内的旋转,减轻了气体引起的堵塞。基于目前的加工制造手段,本技术中所述的进砂段可以通过铸造、焊接和精加工的方式完成制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混砂泵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进砂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1]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22]图1

3中:
[0023]进砂管中心轴1、进砂管2、混砂叶轮3,进砂段4、肋板5,排气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本技术对立式混砂泵上部的混砂段堵塞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其制造成本低,不需要对原有部件进行大的改造,在排气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石英砂的旋转,缩短石英砂在进砂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混砂泵的运行稳定性。
[0026]图1为混砂泵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进砂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如上述图所示:本技术提出了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包括:安装在混砂泵进砂段的进砂管内的两片肋板,两块肋板在周向呈180度布置,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排气管。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管,共四个排气管,每一片肋板上的两个排气管进口的高度不同,较低的排气管进口与肋板下边平齐。较高的排气管进口与较低排气管进口高度差为进砂管出口直径的1/5

1/4。所有的排气管的布置方向与进砂管的锥度方向一致。
[0027]肋板为直角梯形形状的肋板,斜边与进砂管的侧壁紧贴,直角边与进砂管的中心轴平行,且均保持竖直状态,直角边与邻近的轴的侧面的径向间距范围为3

8cm,排气管与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肋板与进砂段内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进砂段和泵体通过法
兰和螺栓进行联接,在法兰之间设置垫片。
[0028]下面结合图1对进砂段的装配作具体说明:
[0029]图1所示是混砂泵的装配示意图。该泵为立式结构,即泵轴为竖直放置;混砂叶轮3为离心式叶轮,水自下方进入下层叶轮,石英砂自上方进入泵腔,而后在上层叶轮作用下,实现水和砂的混合,进而通过蜗壳和出口扩散段排出泵外。进砂管为倒锥形,安装于泵体正上方,与泵体通过法兰联接。进砂管的对称线与泵轴线同线,进砂管的进口接收来自传送带的石英砂,石英砂在重力作用下自进砂管进口向出口运动,而后进入泵腔,随即受到旋转叶轮的牵连作用。
[0030]下面结合图2对进砂段的结构作具体说明:
[0031]进砂段为倒锥形结构,锥度可根据电动机与泵体之间的竖直方向间距、传送带与泵轴和进砂管的相对位置等进行设计。两块尺寸相同的肋板,即图2中的5,均为竖直放置,沿周向布置,相互之间的周向夹角为180度,与进砂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肋板的斜边与进砂管内壁无缝连接,与斜边相对的一边保持竖直状态,该边与邻近的轴侧面的径向间距约为5cm。
[0032]每块肋板表面焊接两个排气管,排气管分别位于肋板的两侧。在每个肋板上,两个排气管的方向保持平行,但进口高度有区别,相差为进砂管出口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包括:安装在混砂泵进砂段的进砂管内的两片肋板,两块肋板在周向呈180度布置,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肋板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管,共四个排气管,每一片肋板上的两个排气管进口的高度不同,较低的排气管进口与肋板下边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较高的排气管进口与较低排气管进口高度差为进砂管出口直径的1/5

1/4。4.根据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混砂泵进砂段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排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保健康灿陈丽芦洪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